题目
下列属于坚固性试验步骤的是( )A. 将所称取的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脚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温度应保持在20℃~25℃的范围内,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篮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 B. 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个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及烘烤时间均可为4h。 C. 完成五次循环后,将试样置于25℃~30℃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放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试样粒级下限筛孔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mi。 D. 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E. 对粒径大于19㎜的试样部分,应在试验前后分别记录其颗粒数量,并作外观检查,描述颗粒的裂缝、剥落、掉边和掉角等情况及其所占的颗粒数量,以作为分析其坚固性时的补充依据。
下列属于坚固性试验步骤的是( )
A. 将所称取的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脚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温度应保持在20℃~25℃的范围内,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篮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B. 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个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及烘烤时间均可为4h。
C. 完成五次循环后,将试样置于25℃~30℃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放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试样粒级下限筛孔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mi。
D. 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E. 对粒径大于19㎜的试样部分,应在试验前后分别记录其颗粒数量,并作外观检查,描述颗粒的裂缝、剥落、掉边和掉角等情况及其所占的颗粒数量,以作为分析其坚固性时的补充依据。
题目解答
答案
ABCE
解析
本题考查坚固性试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坚固性试验用于评估集料在硫酸钠溶液中反复浸泡和烘烤后的抗破坏能力,其核心步骤包括试样准备、循环处理(浸泡+烘烤)、清洗、干燥、过筛及颗粒状态分析。需注意区分其他试验(如混凝土试块制作)的干扰项。
选项分析
A选项
描述试样装入三脚网篮、硫酸钠溶液浸泡条件及排除气泡操作,属于试验初始步骤,正确。
B选项
说明第一个循环后的处理(浸泡20h、烘烤4h)及后续循环简化时间,符合试验要求的五次循环流程,正确。
C选项
涉及清洗、烘干、过筛及称量筛余量,属于试验收尾步骤,正确。
D选项
描述试样分次装入试模并捣实,此操作属于混凝土试块制作(如抗压强度试验),与坚固性试验无关,错误。
E选项
强调颗粒数量记录及外观检查(裂缝、剥落等),是试验结果分析的重要补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