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坚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抗击疫情,法治是增强“免疫力”、提高“战斗力”的一剂良方。各地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了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做守法的公民,10月7日,某校组织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活动一:案例分析,解决问题】张某年前从湖北返乡回家过年,当地派出所民警去张某家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劝解工作时,张某拒不配合,多次对民警进行辱骂,还持菜刀将民警赶出家门、追砍民警。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认为,张某明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职务,却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涉嫌犯妨害公务罪,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张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该行为违反了哪部法律的相关规定?这种行为具有哪些特点?【活动二:材料解读,提高认识】一天,初中生小林在回家路上,看到一名歹徒正在持刀抢劫。他心想:“作为未成年人,要懂得自我保护;同歹徒做斗争是大人的事,与我无关。”于是,小林悄然离开。(2)小林的做法对吗?未成年人应怎样应对违法犯罪?【活动三:学法用法,提升自我】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3)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材料中的哪句话可以判断陈某已经是犯罪。(4)陈某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警示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为了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做守法的公民,10月7日,某校组织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一:案例分析,解决问题】
张某年前从湖北返乡回家过年,当地派出所民警去张某家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劝解工作时,张某拒不配合,多次对民警进行辱骂,还持菜刀将民警赶出家门、追砍民警。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认为,张某明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职务,却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涉嫌犯妨害公务罪,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张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该行为违反了哪部法律的相关规定?这种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活动二:材料解读,提高认识】
一天,初中生小林在回家路上,看到一名歹徒正在持刀抢劫。他心想:“作为未成年人,要懂得自我保护;同歹徒做斗争是大人的事,与我无关。”于是,小林悄然离开。
(2)小林的做法对吗?未成年人应怎样应对违法犯罪?
【活动三:学法用法,提升自我】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3)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材料中的哪句话可以判断陈某已经是犯罪。
(4)陈某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警示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题目解答
答案
(1)本题考查张某的违法行为类别、该行为违反了的法律及特点。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分析可知,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违反了刑法;犯罪行为具有三个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对小林做法进行判定及未成年人应怎样应对违法犯罪。依据教材知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小林做法错误;对于如何应对违法犯罪,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等方面作答。
(3)本题考查陈某的不良行为,材料中体现陈某犯罪的依据。分析可知,陈某经常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属于不良行为;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可判定陈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本题考查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解答时,结合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不对。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当我们遭遇违法犯罪时,首先要观察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宜与犯罪分子硬碰硬,而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3)经常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属于不良行为;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可判定陈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