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说明45钢试样(Φ10mm)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760℃,840℃,1100℃。700:因为它没有达到相变温度,因此没有发生相变,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760:它的加热温度在Ac1_Ac3之间,因此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840:它的加热温度在Ac3以上,加热时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1100:因为它的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粗化,卒火后得到粗片状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工程材料试题答案(15分)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过冷度 2.正火 3.奥氏体 4.热加工 5.调质处理
(10分)说明45钢试样(Φ10mm)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760℃,840℃,1100℃。
700:因为它没有达到相变温度,因此没有发生相变,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760:它的加热温度在Ac1_Ac3之间,因此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840:它的加热温度在Ac3以上,加热时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1100:因为它的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粗化,卒火后得到粗片状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工程材料试题答案
(15分)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过冷度 2.正火 3.奥氏体 4.热加工 5.调质处理
题目解答
答案
过冷度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正火 — 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奥氏体 — 碳固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或A表示。
热加工 — 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塑性变形。
调质处理 — 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对于上述名词解释,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考虑其对概念或名词含义理解程度酌情给分。
利用铁碳相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写出Fe-Fe3C相图上①-⑥区的组织组成物,标明A,E,C,S,P,K各点的含碳量。
①区:___F+P_____ ②区:_____P___③区: P+Fe3CⅡ__
④区:P+ Fe3CⅡ+Ld` ⑤区:_ Ld`____⑥区:_Fe3CⅠ+Ld`
A点:___________ E点:___2.14%___ C点:___4.3%__
S点:_____0.8%___ P点:___0.02%__ K点:__6.69%_
计算室温下含碳0.6%的钢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各占多少?
说明含碳量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的硬度高。
答:(1) 空格中斜体部分为答案。(6分,每空格0.5分)
(2)(5分)
由杠杆定律得:
室温下含碳0.6%的钢中珠光体为:(0.6-0.02)/(0.8-0.02)*100%=74.4%
室温下含碳0.6%的钢中铁素体为:100%-74.4%=25.6%
含碳量1.0%的钢中含有硬度高的渗碳体,而含碳量为0.5%的含有较硬度较低的铁素体,故含碳量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的硬度高。(4分)
简答(24分)(每小题4分)
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获得细晶粒组织?
说明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种类及特征。
石墨的形态对铸铁都有哪些影响?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铝合金的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回火操作有哪几种?
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获得细晶粒组织?
答:(1) 增加过冷度(2)进行变质处理 (3) 附加振动
说明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种类及特征。
答: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尺寸大小可分为三类: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点缺陷的主要类型有空位和间隙原子。晶体中的线缺陷就是位错。面缺陷包括晶界、亚晶界和孪晶界。
简述石墨形态对铸铁的影响?
答:根据铸铁中石墨形态,铸铁可分为: (1)灰铸铁它是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2)球墨铸铁它是铁液经过球化处理,使石墨呈球状的铸铁。(3)可锻铸铁它是白口铸铁通过可锻化退火,使石墨呈团絮状的铸铁
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塑性就越低。球墨铸铁中石墨呈球状使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疲劳强度不仅高于其它铸铁,而且可以与相应组织的铸钢相比。可锻铸铁的石墨呈团絮状,因此它不但比普通灰铸铁具有较高强度,而且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
什么是铝合金的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答:当铝合金加热到α相区,保温后在水中快冷,其强度和硬度并没有明显升高,而塑性却得到改善,这种热处理称为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时效处理。
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回火操作有哪几种?
答:回火的目的:1 获得工件所需的组织。2 稳定尺寸。3消除淬火内应力。
回火的种类: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对于上述简答,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考虑其对含义理解程度酌情给分。
指出下列金属材料的类别(12分) (每空格0.5分)
(1)H68
黄铜
(2)W18Cr4V
高速钢
(3)Q235-A.F
普通碳钢
(4)1Cr18Ni9Ti
不锈钢
(5)GCr15
滚动轴承钢
(6)QT600-02
球墨铸铁
(7)45
优质碳素结构钢
(8)HT200
灰口铸铁
(9)55Si2Mn
合金弹簧钢
(10)KTH350-06
可锻铸铁
(11)T10A
优质碳素工具钢
(12)40Cr
合金调质钢
(13)20
优质碳素结构钢
(14)ChSnSb11-6
轴承合金
(15)Q235C
普通碳钢
(16)QSn4-3
锡青铜
(17)QAl7
铝青铜
(17)08
优质碳素结构钢
(19)T12
碳素工具钢
(20)Y30
易切削钢
(21)HT150
灰口铸铁
(22)35
优质碳素结构钢
(23)16Mn
低合金结构钢
(24)20Cr
合金渗碳钢
表格中斜体部分为答案, 上述填空如果按大类回答酌情给分。
综合应用题(14分)(每小题7分)
某机床主轴选用45钢锻造毛坯,要求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且轴径部分要耐磨(HRC 50-55),试为其编写简明的工艺路线,并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一批45钢小轴因组织不均匀,需采用退火处理。拟采用以下几种退火工艺:
缓慢加热至700℃,经长时间保温后随炉冷至室温;
缓慢加热至840℃,经长时间保温后随炉冷至室温;
缓慢加热至1100℃,经长时间保温后随炉冷至室温;
试说明上述三种工艺会导致小轴组织发生何变化?若要得到大小均匀的细小晶粒,选何种工艺最合适?
主轴的工艺路线:
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半精、精加工→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
正火处理是为了得到合适的硬度,以便机械加工,同时为调质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调质处理是为了使主轴得到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和疲劳强度,为了更好地发挥调质效果,将它安排在粗加工后进行。
表面淬火是为了使轴径部分得到所需硬度,以保证装配精度和不易磨损。
(2)
缓慢加热至700℃,经长时间保温后随炉冷至室温,小轴的组织无变化。
缓慢加热至840℃,经长时间保温后随炉冷至室温,小轴的晶粒得到细化且比较均匀。
缓慢加热至1100℃,经长时间保温后随炉冷至室温,由于加热温度高、加热时间长,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化。
所以,为了要得到大小均匀的细小晶粒,选用第二种方法,即缓慢加热至840℃,经长时间保温后随炉冷至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