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水泥生产用校正原料时当氧化铁含量不足时,应掺加氧化铁含量大于30%的铁质校正原料。 A. 正确B. 错误
水泥生产用校正原料时当氧化铁含量不足时,应掺加氧化铁含量大于30%的铁质校正原料。
- A. 正确
- B. 错误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水泥生产中校正原料的正确使用原则,特别是氧化铁含量的调整逻辑。
解题核心思路:校正原料的掺加需基于实际缺乏量的计算,而非单纯依赖原料中某成分的含量是否达标。即使校正原料的氧化铁含量较高,若掺加量不足,仍无法满足整体生料的需求。
破题关键点:
- 校正原料的作用是补充或调整生料中化学成分的不足。
- 掺加量的确定需通过化学计算,而非仅关注原料中某成分的百分比。
- 题目中“氧化铁含量大于30%”的条件忽略了掺加比例与实际需求的匹配性,因此表述错误。
关键分析:
- 氧化铁含量不足的本质是生料中氧化铁总量未达标,需通过掺加校正原料补足。
- 校正原料的选择需同时满足两点:
- 原料中目标成分(如氧化铁)的含量足够高;
- 掺加量需通过计算确定,确保补足缺乏量。
- 题目中仅要求校正原料的氧化铁含量大于30%,但未提及掺加量是否足够。例如:
- 若原生料氧化铁含量为25%,目标为30%,需计算需掺加的校正原料比例。
- 即使校正原料氧化铁含量为50%,若掺加比例过小,仍无法达到目标。
- 因此,题目中的说法忽略了掺加量的科学计算,属于片面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