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淬火后发现的裂纹,如裂纹两侧有氧化脱碳[1]现象,则可以肯定裂纹是在淬火冷却时的高温区形成的。A. 正确B. 错误
淬火后发现的裂纹,如裂纹两侧有氧化脱碳[1]现象,则可以肯定裂纹是在淬火冷却时的高温区形成的。
- A. 正确
- B. 错误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淬火过程中裂纹形成原因及氧化脱碳现象的理解,需结合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判断。
解题核心思路:
- 氧化脱碳的形成条件:氧化脱碳通常发生在高温下材料与氧气接触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在加热或冷却阶段。
- 裂纹形成阶段的判断:若裂纹在加热阶段形成,其表面在后续保温或冷却过程中可能继续发生氧化脱碳;若裂纹在冷却阶段的高温区形成,也可能因局部温度和氧气条件导致氧化脱碳。
- 关键矛盾点:题目中将氧化脱碳现象与冷却阶段的高温区裂纹直接关联,忽略了加热阶段裂纹可能产生的氧化脱碳现象,因此结论不成立。
氧化脱碳现象的成因:
在金属热处理过程中,当材料表面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表面碳元素的损失(脱碳)和氧化物的生成(氧化)。这一现象不仅可能发生在加热阶段,也可能在冷却初期的高温区出现,具体取决于工艺条件(如保护气氛)。
裂纹形成阶段的分析:
-
加热阶段形成的裂纹:
- 若裂纹在加热过程中因热应力产生,则裂纹表面在后续保温阶段可能继续暴露于空气中,发生氧化脱碳。
- 此时裂纹的氧化脱碳现象与冷却阶段无关。
-
冷却阶段形成的裂纹:
- 冷却阶段的高温区(如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区)仍可能有局部高温,若冷却介质保护不足,裂纹表面可能发生氧化脱碳。
- 但冷却阶段的保护措施(如油冷、水冷)通常会减少氧化机会,氧化脱碳现象不如加热阶段明显。
结论矛盾:
题目中认为“裂纹两侧有氧化脱碳现象即可断定裂纹形成于冷却阶段的高温区”,忽略了加热阶段裂纹可能产生的氧化脱碳现象。因此,氧化脱碳现象无法单独作为判断裂纹形成阶段的依据,题目结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