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点(共析点)和E点(A最大C浓度)影响:一些添加元素(如:Cr、Mn)使S、E点左移,使共析钢中的碳含量减少。如:4Cr13不锈钢,其C=0.4%,但为过共析钢。Mn, Cr使S点左移,Mn使A3线降低,Cr使A3线升高对奥氏体化及晶粒度的影响(升温过程)(1)奥氏体化:Co可加速奥氏体化,大部分强碳化物合金元素(如Cr,Mo,W,V,Ti)都延缓奥氏体化过程。原因:这些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阻止Fe, C的迁移,减缓奥氏体的形成。(2)奥氏体的晶粒度: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V、Ti、Nb、Zr可以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生长;原因:合金碳化物弥散分布在A上,阻碍晶界迁移。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降温过程)C曲线移动:Co使C曲线左移,即:降低淬透性;Ni,Si,Mn,Al Cu等(均为弱或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使C曲线右移,即:提高淬透性。原因:稳定奥氏体对回火转变的影响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低合金高强度钢成分:C≤0.25%主要合金元素: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溶于铁素体(固溶强化)辅助合金元素:V,Ti,Nb,作用:形成VC,TiC,NbC等(弥散强化,细化晶粒)牌号:16Mn(旧),两位数字:C含量的万分之几;合金元素含量表示同前。Q345C(新)Q:屈服,345:屈服强度,C:等级热处理:热轧+空冷(相当于正火)组织:鉄素体+珠光体(或索氏体),(F+P)或(F+S)性能:强度高,塑、韧性好。用途:制造桥梁、船舶、大型钢架、农业机械等等。合金渗碳钢成分:低碳合金钢C:0.10-0.25%:保证淬火后,心部形成板条马氏体,心部有好的韧性主要合金元素:Mn,Ni,Cr,B等,保证好的淬透性辅助合金元素:Ti,V,W等,用于形成稳定化合物,细化晶粒,提高回火稳定性。热处理及组织:热处理———表面渗碳+直接淬火+低温回火(P.171)。组织——表面为过共析钢:M回+碳化物+A’,约HRC60;心部为亚共析钢:M回+ A’,HRC30~50。性能:①心部韧性好②表面硬度高低淬透性渗碳钢20Cr中淬透性渗碳钢20CrMnTi高淬透性渗碳钢18Cr2Ni4W调质钢成分:C:0.35-0.50%属于中碳钢,主要合金元素:Cr,Mn,Ni,Si,B(弱碳化物元素),提高淬透性,固溶强化,辅助合金元素:Mo,W,V(强碳化物元素),提高回火稳定性。牌号低淬透性40Cr,40CrMn热处理:调质处理,即:淬火+高温回火组织:回火索氏体性能: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配合弹簧钢成分:WC≈0.5-0.9%——高C以保证高的弹性极限。主要合金元素Mn,Si ——提高淬透性,提高σS/σb比,固溶强化。辅助元素Cr,Mo,W,V ——提高耐回火性和冲击韧性牌号:60Si2Mn热处理:热成形弹簧,材料加热到奥氏体进行成型,再进行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温度:450-550℃。组织:回火屈氏体(T回),HRC40~50冷成形弹簧,材料加热到奥氏体化,然后在500-550℃等温,形成索氏体,冷加工产生加工硬化后冷成形,再在200-300℃去应力退火。组织:索氏体性能:高弹性极限,高屈强(σS/σb)比;硬度适中,40-50 HRC滚动轴承用钢成分特点:①高碳:C=0.95-1.15%C,确保淬火后的硬度;②主合金元素:Cr,提高淬透性,形成细小的合金渗碳体,提高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弥散强化);③辅助元素:Mn、Mo、V,形成碳化物,细化晶粒,弥散强化,以进一步提高耐磨性;钢号:GCr15等。第一个字母G表示滚动轴承,碳含量通常在1.0%左右,不用标注,元素符号Cr后的数字为其含量的千分数(针对常用滚动轴承钢)。性能要求:①高强度,高硬度(HRC60);②高的接触疲劳抗力;③高的耐磨损能力热处理: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削精加工-产品。刃具钢性能要求:①高硬度、高耐磨性一般都在HRC60以上;②高的红硬性,指刃部受热升温后,刃具钢仍能维持高硬度;③一定的韧性和塑性,防止崩刃。成分:(1)低合金钢C=0.9-1.10%,高C量,保证硬度主要合金元素Cr,Mn,Si ——提高淬透性(2)高速钢-特殊钢C=0.7-1.3%,高C量,保证硬度主要合金元素:Cr ——提高淬透性;辅助合金元素:W,Mo,V(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提高红硬性牌号:(1)低合金钢:9SiCr,CrWMn(一位数字或无数字,C>1%))9SiCr热硬性好,适合用于薄刃刀具和冷冲模具。(2)高速钢:W18Cr4V,W6Mo5Cr4V2(特殊钢)W18Cr4V (C:0.7-0.8%)的热硬性高,过热倾向小,适合于制作车刀;W6Mo5Cr4V2 (C:0.95-1.95%)的热塑性和韧性较好,适合于制作麻花钻头。热处理:(1)低合金钢:以9CrSi为例,600-650℃预热、850-870℃加热奥氏体化、油淬(200℃硝盐浴分级)、190℃低温回火。该钢的回火脆性温度区在250℃左右,回火温度不许超过200℃,硬度可以达到HRC60-63。(2)高速钢:典型工艺过程为: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多次高温回火――喷砂――磨刃――成品。预先热处理(锻造+球化退火):高速钢的铸锭中碳化物粗大,极不均匀,必需经过良好的锻造。锻造后进行球化退火。达到消除应力,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最终热处理(高温淬火+多次回火):淬火(1)850℃预热,发生奥氏体转变;(2)1200-1280℃高温加热,合金碳化物充分溶解,保证奥氏体的含碳量在0.7%以上。(3)600℃分级淬火,再空冷。回火:在540-560℃多次高温回火(至少3次);目的:获得二次硬化,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回火后的组织:回火马氏体(黑色基体)+碳化物(白色)+少量残余奥氏体。一般硬度可以保证在HRC62-64。模具钢冷作模具钢性能要求:①高硬度;②高的耐磨性;③足够的韧性和耐疲劳抗力。成分:高C,C=1.0-2.0%,保证热处理后的硬度在HRC60以上;主要合金元素:Cr,Mo,W,V——提高淬透性;形成难溶C化物,提高耐磨性。常用的钢号:Cr12MoV适用于尺寸较大、重载的和要求较精密的模具。65CrW3Mo2VNb(65Nb)我校开发热处理:加工工序:锻造—球化退火—加工—淬火—回火—粗磨—成品热处理工艺:以Cr12MoV钢为例,热处理工艺有两种:其一称是低淬低回(一次硬化法),1000-1050℃加热,油淬,180-240℃回火,硬度58-60HRC;其二称是高淬高回(二次硬化法),1100-1120℃加热,油淬,510℃回火三次,硬度58-60HRC。后者为了提高使用温度。组织:回火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残余奥氏体热作模具钢性能要求:①高的热硬度和高温耐磨性(硬度40-50HRC);②高的热稳定性;③高应力疲劳抗力和热疲劳抗力。成分特点:C=0.4-0.6%(中C),保证强韧性最佳配合,HRC35-52之间;主合金元素:Cr,Mn,Ni——提高淬透性;辅合金元素:Mo,W,V——产生二次硬化。常用的钢号:5CrMnMo热处理:锻造—粗加工成形—淬火—高温回火—精加工。工艺:以5CrMnMo为例,加热到820-850℃奥氏体化,出炉预冷至750-780℃(防止开裂),油冷到210℃(马氏体点附近)取出,立即进行回火(以防开裂),回火温度为500-540℃。组织:回火屈氏体或回火索氏体,硬度为HRC41-44。量具钢性能要求:①必须保证尺寸的稳定性(组织需稳定)②高硬度(>62HRC);高耐磨性;耐腐蚀成分特点:高C,C=0.9-1.5%(与高C低合金刃具钢类似),保证淬火硬度。主要合金元素Cr,W,Mn——提高淬透性(不希望残余奥氏体)类型:空位:在晶格结点位置应有原子的地方空缺,这种缺陷称为“空位”。间隙原子:在晶格非结点位置,往往是晶格的间隙,出现了多余的原子。它们可能是同类原子,也可能是异类原子。异类原子:在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晶格中,不同种类的原子占据原有的原子位置。线缺陷:在三维空间的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其具体形式就是晶体中的位错(Dislocation)形式: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型位错位错线附近的晶格有相应的畸变,有高于理想晶体的能量;位错线附近异类原子浓度高于平均水平;位错在晶体中可以发生移动,是材料塑性变形基本原因之一;位错与异类原子的作用,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面缺陷:在三维空间的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形式:晶界面亚晶界面相界面
对S点(共析点)和E点(A最大C浓度)影响:一些添加元素(如:Cr、Mn)使S、E点左移,使共析钢中的碳含量减少。如:4Cr13不锈钢,其C=0.4%,但为过共析钢。
Mn, Cr使S点左移,
Mn使A3线降低,Cr使A3线升高
对奥氏体化及晶粒度的影响(升温过程)
(1)奥氏体化:
Co可加速奥氏体化,大部分强碳化物合金元素(如Cr,Mo,W,V,Ti)都延缓奥氏体化过程。
原因:这些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阻止Fe, C的迁移,减缓奥氏体的形成。
(2)奥氏体的晶粒度: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V、Ti、Nb、Zr可以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生长;
原因:合金碳化物弥散分布在A上,阻碍晶界迁移。
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降温过程)
C曲线移动:
Co使C曲线左移,即:降低淬透性;
Ni,Si,Mn,Al Cu等(均为弱或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使C曲线右移,即:提高淬透性。
原因:稳定奥氏体
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
低合金高强度钢
成分:C≤0.25%
主要合金元素: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溶于铁素体(固溶强化)
辅助合金元素:V,Ti,Nb,作用:形成VC,TiC,NbC等(弥散强化,细化晶粒)
牌号:
16Mn(旧),两位数字:C含量的万分之几;合金元素含量表示同前。
Q345C(新)Q:屈服,345:屈服强度,C:等级
热处理:热轧+空冷(相当于正火)
组织:鉄素体+珠光体(或索氏体),(F+P)或(F+S)
性能:强度高,塑、韧性好。
用途:制造桥梁、船舶、大型钢架、农业机械等等。
合金渗碳钢
成分:低碳合金钢
C:0.10-0.25%:保证淬火后,心部形成板条马氏体,心部有好的韧性
主要合金元素:Mn,Ni,Cr,B等,保证好的淬透性
辅助合金元素:Ti,V,W等,用于形成稳定化合物,细化晶粒,提高回火稳定性。
热处理及组织:
热处理———表面渗碳+直接淬火+低温回火(P.171)。
组织——表面为过共析钢:M回+碳化物+A’,约HRC60;心部为亚共析钢:M回+ A’,HRC30~50。
性能:①心部韧性好
②表面硬度高
低淬透性渗碳钢20Cr中淬透性渗碳钢20CrMnTi高淬透性渗碳钢18Cr2Ni4W
调质钢
成分:C:0.35-0.50%属于中碳钢,
主要合金元素:Cr,Mn,Ni,Si,B(弱碳化物元素),提高淬透性,固溶强化,
辅助合金元素:Mo,W,V(强碳化物元素),提高回火稳定性。
牌号低淬透性40Cr,40CrMn
热处理:调质处理,即:淬火+高温回火
组织:回火索氏体
性能: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配合
弹簧钢
成分:WC≈0.5-0.9%——高C以保证高的弹性极限。
主要合金元素Mn,Si ——提高淬透性,提高σS/σb比,固溶强化。
辅助元素Cr,Mo,W,V ——提高耐回火性和冲击韧性
牌号:60Si2Mn
热处理:
热成形弹簧,材料加热到奥氏体进行成型,再进行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温度:450-550℃。
组织:回火屈氏体(T回),HRC40~50
冷成形弹簧,材料加热到奥氏体化,然后在500-550℃等温,形成索氏体,冷加工产生加工硬化后冷成形,再在200-300℃去应力退火。
组织:索氏体
性能:高弹性极限,高屈强(σS/σb)比;硬度适中,40-50 HRC
滚动轴承用钢
成分特点:
①高碳:C=0.95-1.15%C,确保淬火后的硬度;
②主合金元素:Cr,提高淬透性,形成细小的合金渗碳体,提高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弥散强化);
③辅助元素:Mn、Mo、V,形成碳化物,细化晶粒,弥散强化,以进一步提高耐磨性;
钢号:GCr15等。
第一个字母G表示滚动轴承,碳含量通常在1.0%左右,不用标注,元素符号Cr后的数字为其含量的千分数(针对常用滚动轴承钢)。
性能要求:①高强度,高硬度(HRC60);
②高的接触疲劳抗力;
③高的耐磨损能力
热处理: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削精加工-产品。
刃具钢
性能要求:
①高硬度、高耐磨性一般都在HRC60以上;
②高的红硬性,指刃部受热升温后,刃具钢仍能维持高硬度;
③一定的韧性和塑性,防止崩刃。
成分:
(1)低合金钢
C=0.9-1.10%,高C量,保证硬度
主要合金元素Cr,Mn,Si ——提高淬透性
(2)高速钢-特殊钢
C=0.7-1.3%,高C量,保证硬度
主要合金元素:Cr ——提高淬透性;
辅助合金元素:W,Mo,V(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提高红硬性
牌号:
(1)低合金钢:9SiCr,CrWMn(一位数字或无数字,C>1%))
9SiCr热硬性好,适合用于薄刃刀具和冷冲模具。
(2)高速钢:W18Cr4V,W6Mo5Cr4V2(特殊钢)
W18Cr4V (C:0.7-0.8%)的热硬性高,过热倾向小,适合于制作车刀;
W6Mo5Cr4V2 (C:0.95-1.95%)的热塑性和韧性较好,适合于制作麻花钻头。
热处理:
(1)低合金钢:
以9CrSi为例,600-650℃预热、850-870℃加热奥氏体化、油淬(200℃硝盐浴分级)、190℃低温回火。该钢的回火脆性温度区在250℃左右,回火温度不许超过200℃,硬度可以达到HRC60-63。
(2)高速钢:
典型工艺过程为: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多次高温回火――喷砂――磨刃――成品。
预先热处理(锻造+球化退火):
高速钢的铸锭中碳化物粗大,极不均匀,必需经过良好的锻造。锻造后进行球化退火。达到消除应力,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最终热处理(高温淬火+多次回火):
淬火
(1)850℃预热,发生奥氏体转变;
(2)1200-1280℃高温加热,合金碳化物充分溶解,保证奥氏体的含碳量在0.7%以上。
(3)600℃分级淬火,再空冷。
回火:
在540-560℃多次高温回火(至少3次);
目的:获得二次硬化,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回火后的组织:回火马氏体(黑色基体)+碳化物(白色)+少量残余奥氏体。
一般硬度可以保证在HRC62-64。
模具钢
冷作模具钢
性能要求:①高硬度;②高的耐磨性;③足够的韧性和耐疲劳抗力。
成分:高C,C=1.0-2.0%,保证热处理后的硬度在HRC60以上;
主要合金元素:Cr,Mo,W,V——提高淬透性;形成难溶C化物,提高耐磨性。
常用的钢号:Cr12MoV适用于尺寸较大、重载的和要求较精密的模具。65CrW3Mo2VNb(65Nb)我校开发
热处理:
加工工序:锻造—球化退火—加工—淬火—回火—粗磨—成品
热处理工艺:以Cr12MoV钢为例,热处理工艺有两种:
其一称是低淬低回(一次硬化法),1000-1050℃加热,油淬,180-240℃回火,硬度58-60HRC;
其二称是高淬高回(二次硬化法),1100-1120℃加热,油淬,510℃回火三次,硬度58-60HRC。后者为了提高使用温度。
组织:回火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残余奥氏体
热作模具钢
性能要求:
①高的热硬度和高温耐磨性(硬度40-50HRC);
②高的热稳定性;
③高应力疲劳抗力和热疲劳抗力。
成分特点:C=0.4-0.6%(中C),保证强韧性最佳配合,HRC35-52之间;
主合金元素:Cr,Mn,Ni——提高淬透性;
辅合金元素:Mo,W,V——产生二次硬化。
常用的钢号:5CrMnMo
热处理:锻造—粗加工成形—淬火—高温回火—精加工。
工艺:以5CrMnMo为例,加热到820-850℃奥氏体化,出炉预冷至750-780℃(防止开裂),油冷到210℃(马氏体点附近)取出,立即进行回火(以防开裂),回火温度为500-540℃。
组织:回火屈氏体或回火索氏体,硬度为HRC41-44。
量具钢
性能要求:①必须保证尺寸的稳定性(组织需稳定)
②高硬度(>62HRC);高耐磨性;耐腐蚀
成分特点:高C,C=0.9-1.5%(与高C低合金刃具钢类似),保证淬火硬度。主要合金元素Cr,W,Mn——提高淬透性(不希望残余奥氏体)
类型:
空位:在晶格结点位置应有原子的地方空缺,这种缺陷称为“空位”。
间隙原子:在晶格非结点位置,往往是晶格的间隙,出现了多余的原子。它们可能是同类原子,也可能是异类原子。
异类原子:在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晶格中,不同种类的原子占据原有的原子位置。
线缺陷:在三维空间的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其具体形式就是晶体中的位错(Dislocation)
形式: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型位错
位错线附近的晶格有相应的畸变,有高于理想晶体的能量;
位错线附近异类原子浓度高于平均水平;
位错在晶体中可以发生移动,是材料塑性变形基本原因之一;
位错与异类原子的作用,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面缺陷:在三维空间的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
形式:晶界面亚晶界面相界面
题目解答
答案
W 合金元素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