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重金属检查中,采用中国药典第二法测定时,炽灼温度应控制在 ()A. 500 ℃ 以下B. 600 ℃ ~ 700 ℃C. 500 ℃ ~ 600 ℃D. 700 ℃ ~ 800 ℃
在重金属检查中,采用中国药典第二法测定时,炽灼温度应控制在 ()
A. 500 ℃ 以下
B. 600 ℃ ~ 700 ℃
C. 500 ℃ ~ 600 ℃
D. 700 ℃ ~ 800 ℃
题目解答
答案
C. 500 ℃ ~ 600 ℃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药典第二法中重金属检查的炽灼温度控制。解题核心在于掌握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条件,特别是温度范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关键点在于理解不同温度对反应进程和检测结果的潜在干扰,例如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反应物挥发或分解,温度过低则反应不完全。
方法背景
中国药典第二法(硫代乙酰胺法或硫化钠法)通过将供试品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在特定温度下炽灼,使重金属离子与硫化氢反应生成有色硫化物沉淀,与标准铅溶液比较颜色深浅以判断重金属含量。
温度控制原理
- 温度过低(如选项A,500℃以下):反应不完全,硫化氢释放不足,导致检测结果偏低。
- 温度过高(如选项B、D,600℃以上):硫化氢挥发过多,或试样中某些成分分解,干扰检测。
- 500℃~600℃(选项C):既能保证硫化氢充分释放,又能避免过度挥发,确保反应完全且结果准确。
选项排除
- 选项B(600℃~700℃)和选项D(700℃~800℃):温度过高,导致反应物分解或挥发,影响检测灵敏度。
- 选项A(500℃以下):温度不足,反应效率低,检测结果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