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10mm,若其k值为0、1kg·mm—2,问至少应采取多少试样才具有代表性?若将该试样破碎,缩分后全部通过10号筛,应缩分几次?若要求最后获得的分析试样不超过100 g,应使试样通过几号筛?
某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10mm,若其k值为0、1kg·mm—2,问至少应采取多少试样才具有代表性?若将该试样破碎,缩分后全部通过10号筛,应缩分几次?若要求最后获得的分析试样不超过100 g,应使试样通过几号筛?
题目解答
答案
解:(1) 依照经验公式mQ≥kd2,故至少采取试样mQ=0。1×102=10kg
(2) 要通过10号筛,d=2mm,应保留试样mQ≥0。1×22=0、4kg将10kg的试样进行缩分:10×( )4? =0。625kg〉0、4kg可见需缩分4次方可满足要求 。 

查表1-1,故应通过20号筛。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矿石试样采取量的计算、缩分次数的确定以及筛号的选择,涉及经验公式应用、缩分原理和筛号标准。
解题核心思路:
- 第一问:直接应用经验公式 $m_Q \geq k d^2$,代入已知参数计算最小试样量。
- 第二问:确定通过10号筛后的颗粒直径,重新计算所需试样量,结合缩分后质量减半的规律,计算缩分次数。
- 第三问:根据最终试样质量反推颗粒直径,结合筛号标准确定筛号。
破题关键点:
- 公式选择:明确不同阶段适用的公式。
- 缩分规律:每次缩分后试样质量减半。
- 筛号对应关系:熟悉标准筛号与筛孔直径的对应关系。
第(1)题:至少采取试样量
经验公式:$m_Q \geq k d^2$
- 已知 $k = 0.1 \, \text{kg·mm}^{-2}$,$d = 10 \, \text{mm}$
- 代入公式得:
$m_Q = 0.1 \times 10^2 = 10 \, \text{kg}$
第(2)题:缩分次数
- 确定新颗粒直径:通过10号筛后,颗粒直径 $d = 2 \, \text{mm}$(标准筛孔直径)。
- 计算所需试样量:
$m_Q = 0.1 \times 2^2 = 0.4 \, \text{kg}$ - 缩分过程:
- 初始试样 $10 \, \text{kg}$,每次缩分后质量减半。
- 缩分1次:$10 \times \frac{1}{2} = 5 \, \text{kg}$
- 缩分2次:$5 \times \frac{1}{2} = 2.5 \, \text{kg}$
- 缩分3次:$2.5 \times \frac{1}{2} = 1.25 \, \text{kg}$
- 缩分4次:$1.25 \times \frac{1}{2} = 0.625 \, \text{kg}$
- $0.625 \, \text{kg} > 0.4 \, \text{kg}$,故需缩分4次。
第(3)题:确定筛号
- 反推颗粒直径:
$d \leq \sqrt{\frac{m}{k}} = \sqrt{\frac{0.1}{0.1}} = 1 \, \text{mm}$ - 查筛号标准:
- $1 \, \text{mm}$对应20号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