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此题9分〕现欲为某一大客车设计悬架:〔1〕选用哪种悬架最为适宜,为什么?〔2〕绘制选用悬架的弹性特性曲线?〔3〕设计时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应如何分配,为什么?
〔此题9分〕现欲为某一大客车设计悬架:〔1〕选用哪种悬架最为适宜,为什么?〔2〕绘制选用悬架的弹性特性曲线?〔3〕设计时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应如何分配,为什么?
题目解答
答案
〔1〕空气悬架,理由:可以保证客车的车身高度不随乘客的数量变化而改变〔2〕如下图:〔3〕应使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大于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使汽车具有缺乏转向的特性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大客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原理,包括悬架类型选择、弹性特性分析及侧倾角刚度分配原则。
解题核心:
- 悬架类型选择需结合大客车对车身高度稳定性的特殊需求;
- 弹性特性曲线需体现空气悬架的非线性特性;
- 侧倾角刚度分配需关联汽车转向特性,确保行驶稳定性。
关键点:
- 空气悬架能通过调节空气弹簧压力保持车身高度恒定;
- 侧倾角刚度前大后小可使汽车呈现不足转向特性,提升安全性。
第(1)题
核心思路:大客车乘客数量变化会导致车身高度波动,需选择能主动调节高度的悬架。
- 比较悬架类型:
- 空气悬架:通过调节空气弹簧内压强,可主动控制车身高度,适应载荷变化。
- 其他类型(如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无法主动调节高度,车身高度会随载荷改变。
- 结论:选用空气悬架能保证车身高度恒定,提升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第(2)题
弹性特性曲线特点:
- 非线性特性:空气悬架的弹性特性曲线为非线性,刚度随载荷增大而增加。
- 曲线形状:
- 低载荷区:刚度较小,乘坐舒适;
- 高载荷区:刚度显著增大,保证车身高度稳定。
- 示意图:横轴为载荷,纵轴为车身高度,曲线呈“渐开线”形,表明高度随载荷变化被主动控制。
第(3)题
分配原则: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应大于后悬架。
- 转向特性分析:
- 不足转向:前轮侧偏角小于后轮,使汽车趋向于稳定行驶;
- 过度转向:前轮侧偏角过大,易失控。
- 刚度与侧偏角关系:
- 前悬架刚度大,侧偏角小;后悬架刚度小,侧偏角大。
- 结果:前轮侧偏角小于后轮,形成不足转向,提升操纵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