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2、[单选题]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 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 280 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 8 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 7㎞,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若干。经调查最初爆炸的 1 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逆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上述描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单位安全管理不严B. 用户方违章造成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C. 厂方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22、[单选题]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 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 280 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 8 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 7㎞,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若干。经调查最初爆炸的 1 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逆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上述描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单位安全管理不严B. 用户方违章造成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C. 厂方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题目解答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事故原因分析的能力,特别是区分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的能力。
解题核心:需明确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因素,而间接原因通常涉及管理、制度等背景问题。
关键点:题目中用户未安装防倒罐装置导致氯化石蜡进入钢瓶,且充装方未检查钢瓶,这些行为直接引发化学反应爆炸,属于直接原因。选项A、C均为管理问题,属于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需满足以下条件:
- 直接触发事故:用户的违章行为(未安装止逆阀、未声明钢瓶情况)导致氯化石蜡进入钢瓶。
- 充装方未检查:工人未对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使混入的氯化石蜡与液氯接触。
- 化学反应失控:氯化石蜡与液氯反应产生温升、压力升高,最终引发爆炸。
选项分析:
- A. 单位安全管理不严:属于管理层面的间接原因,未直接导致爆炸。
- B. 用户违章造成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直接触发化学反应和爆炸,是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 C. 厂方没有应急救援预案:属于事故应对的管理缺陷,与爆炸发生无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