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BaSO4沉淀在0.1 mol/L 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 酸效应影响B. 盐效应影响C. 配位效应影响D. 形成过饱和溶液的影响
BaSO4沉淀在0.1 mol/L 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
A. 酸效应影响
B. 盐效应影响
C. 配位效应影响
D. 形成过饱和溶液的影响
题目解答
答案
B. 盐效应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溶度积原理中的盐效应。关键点在于理解不同电解质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机制。
- 盐效应指加入与沉淀无关的强电解质时,因离子强度增加,导致沉淀溶解度略微升高的现象。
- 核心思路:KNO₃完全解离为K⁺和NO₃⁻,虽然不参与BaSO₄的组成,但增加了溶液离子强度,降低Ba²⁺和SO₄²⁻的离子活度,使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增大。
- 排除干扰项:酸效应涉及H⁺影响,配位效应需形成配合物,过饱和溶液与平衡无关,均不符合题意。
盐效应的原理与应用
-
盐效应的本质: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与沉淀无关的离子时,会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导致溶质离子的活动系数降低。根据溶度积公式 $K_{sp} = a_{\text{Ba}^{2+}} \cdot a_{\text{SO}_4^{2-}}$,活度降低会使实际浓度上升,从而促进溶解。 -
KNO₃的作用:
KNO₃是强电解质,完全解离为K⁺和NO₃⁻,显著增加溶液离子强度,但不引入Ba²⁺或SO₄²⁻,因此仅通过盐效应使BaSO₄溶解度增大。
选项分析
- A. 酸效应:需H⁺参与,但KNO₃溶液呈中性,排除。
- C. 配位效应:需形成配合物,题目未涉及配位剂,排除。
- D. 过饱和溶液:与溶解平衡无关,排除。
- B. 盐效应:符合离子强度变化导致溶解度升高的机制,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