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采用底面积为14m2的降沉室回收常压炉气中所含的球形固体颗粒。操作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0.75kg/m3,黏度为2.6×10-5Pa·s;固体的密度为3000kg/m3;要求生产能力为2.0 m3/s,求理论上能完全捕集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dmin。
拟采用底面积为14m2的降沉室回收常压炉气中所含的球形固体颗粒。操作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0.75kg/m3,黏度为2.6×10-5Pa·s;固体的密度为3000kg/m3;要求生产能力为2.0 m3/s,求理论上能完全捕集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dmin。
题目解答
答案
解:在该降尘室内能完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为:
假设沉降在滞流区,则可用斯托克斯公式求dmin。
校核沉降流型:
故原假设正确,求出的d有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降尘室中颗粒沉降速度的计算及斯托克斯公式的应用,同时需要校核雷诺数以确认流型是否符合滞流区假设。
解题核心思路:
- 确定沉降速度:根据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公式 $V_s = b l u_t$,计算颗粒的沉降速度 $u_t$。
- 应用斯托克斯公式:假设颗粒在滞流区沉降,利用斯托克斯公式 $u_t = \frac{g d^2 (\rho_s - \rho_f)}{18 \mu}$ 反求最小颗粒直径 $d_{\text{min}}$。
- 校核雷诺数:通过计算雷诺数 $R_e = \frac{d u_t \rho_f}{\mu}$,验证是否满足 $R_e < 1$,确保流型为滞流。
破题关键点:
- 公式选择:明确区分滞流区与层流区的公式适用条件。
- 单位统一:注意物理量单位的转换(如直径单位为米)。
- 计算精度:确保代入数值时的计算准确性,避免单位错误。
1. 计算沉降速度 $u_t$
根据降尘室生产能力公式:
$u_t = \frac{V_s}{b l} = \frac{2.0}{14} \approx 0.1429 \, \text{m/s}$
2. 应用斯托克斯公式求 $d_{\text{min}}$
斯托克斯公式为:
$u_t = \frac{g d^2 (\rho_s - \rho_f)}{18 \mu}$
整理得:
$d = \sqrt{\frac{18 \mu u_t}{g (\rho_s - \rho_f)}}$
代入已知数据:
- $\mu = 2.6 \times 10^{-5} \, \text{Pa·s}$,$u_t = 0.1429 \, \text{m/s}$
- $g = 9.81 \, \text{m/s}^2$,$\rho_s = 3000 \, \text{kg/m}^3$,$\rho_f = 0.75 \, \text{kg/m}^3$
计算分子:
$18 \times 2.6 \times 10^{-5} \times 0.1429 \approx 6.69 \times 10^{-5}$
计算分母:
$9.81 \times (3000 - 0.75) \approx 29422.2$
得:
$d = \sqrt{\frac{6.69 \times 10^{-5}}{29422.2}} \approx \sqrt{2.273 \times 10^{-9}} \approx 4.77 \times 10^{-5} \, \text{m} \, (\text{即 } 47.7 \, \mu\text{m})$
3. 校核雷诺数 $R_e$
$R_e = \frac{d u_t \rho_f}{\mu} = \frac{4.77 \times 10^{-5} \times 0.1429 \times 0.75}{2.6 \times 10^{-5}} \approx 0.1965 < 1$
满足滞流区条件,计算结果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