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B.淀粉溶液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豆浆2.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 B.悬浊液C.乳浊液 D.胶体3.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B.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C.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D.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4.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氢氧化铁胶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溶解6.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m之间的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7.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分散系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的无色溶液8.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 B.有色玻璃C.烟 D.碘酒9.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都是混合物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D.都呈红褐色10.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是否能通过滤纸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11.下列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顺序:浊液>胶体>溶液B.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C.溶液和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浊液不透明D.胶体能透过滤纸12.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食盐水 B.酒精 C.盐酸 D.泥浆13.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14.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监人都多tiA.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B.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15.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 B.沸水C.氢氧化钠浓溶液 D.氯化钠浓溶液16.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用丁达尔效应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形成沉淀后沉淀消失C.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中其胶体粒子移向阴极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取17..下列有关胶体的性质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B.加热和搅拌不可能引起胶体聚沉C.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大气中PM2.5(直径≤2.5×10-6 m的可吸入颗粒),一定属于胶体18.有一胶体,在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对这种胶体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聚沉的是( )A.加硫酸钠溶液 B.加热C.加硅酸胶体 D.加氢氧化铁胶体19.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20.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光照的方法鉴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B.用稀硫酸来鉴别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C.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来鉴别硫酸钠和硝酸银两种溶液D.用四氯化碳来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溴水2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为胶体B.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C.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与胶体的性质有关D.明矾能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2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nm 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红棕色的氧化铁D.向分散系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无明显变化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B.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C.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胶体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监人都多ti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B.淀粉溶液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豆浆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A.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
B.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
D.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
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氢氧化铁胶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溶解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的无色溶液
A.淀粉溶液 B.有色玻璃
C.烟 D.碘酒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都是混合物
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D.都呈红褐色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A.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顺序:浊液>胶体>溶液
B.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
C.溶液和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浊液不透明
D.胶体能透过滤纸
A.食盐水 B.酒精 C.盐酸 D.泥浆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A.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B.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A.冷水 B.沸水
C.氢氧化钠浓溶液 D.氯化钠浓溶液
A.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用丁达尔效应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形成沉淀后沉淀消失
C.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中其胶体粒子移向阴极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取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
B.加热和搅拌不可能引起胶体聚沉
C.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大气中PM2.5(直径≤2.5×10-6 m的可吸入颗粒),一定属于胶体
A.加硫酸钠溶液 B.加热
C.加硅酸胶体 D.加氢氧化铁胶体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A.用光照的方法鉴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B.用稀硫酸来鉴别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
C.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来鉴别硫酸钠和硝酸银两种溶液
D.用四氯化碳来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溴水
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为胶体
B.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C.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明矾能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2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nm 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红棕色的氧化铁
D.向分散系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无明显变化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B.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C.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胶体
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A为浊液,B、D为胶体,C为溶液,答案选A。
解析 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液滴构成的,小液滴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所以雾属于胶体。
解析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若选用自来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用玻璃棒搅拌、长时间加热等,都会容易产生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 分散质“钴酞菁”分子的直径(1.3×10-9m)介于1~100nm之间(大于氯离子的直径),为胶体粒子,其分散系为胶体,能透过滤纸,具有丁达尔效应。
解析 A项是胶体的电泳;C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项是胶体的聚沉。
解析 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m之间,悬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
解析 分散系中最不稳定的是浊液。A项,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铜浊液;B项,得到氯化钠溶液;C项,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项,得到碳酸钠溶液。
解析 碘酒属于溶液,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解析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两种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解析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解析 溶液和胶体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
解析 酒精是乙醇的俗名,是纯净物。
解析 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解析 X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是氯离子和三价铁离子,Z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故A错误
解析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因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选项C正确;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选项D不正确。
解析 由题意可知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加热、加电解质溶液、加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硅酸胶体)都能使其聚沉。
解析 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因含有氯离子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解析 硫酸钡和氯化银均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解析 硅酸和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选项A错误。
答案 B
解析 磁流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加入氯化钠可产生聚沉;磁流体为黑色,不可能为红棕色的氧化铁。
答案 D
解析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A错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B错误;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浊液,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