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硫是焊缝金属中有害的杂质之一,当硫以()形式存在时危害性最大。A. 原子B. FeSC. SO2D. MnS
硫是焊缝金属中有害的杂质之一,当硫以()形式存在时危害性最大。
- A. 原子
- B. FeS
- C. SO2
- D. MnS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硫在焊缝金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在于理解不同硫化物对焊缝质量的危害性差异。
解题核心思路:
硫在焊缝中通常以硫化物夹杂形式存在,其中FeS(铁硫化物)的危害性最大。关键在于比较不同硫化物的熔点、分布特点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FeS熔点低,易在晶界析出,导致热裂纹,而其他形式如MnS熔点高、分布均匀,危害较小。
破题关键点:
- FeS的低熔点特性使其在焊缝冷却时形成共晶组织,破坏晶间结合。
- 晶界偏析是热裂纹产生的直接原因,而FeS的析出位置是关键。
硫是焊缝金属中的有害杂质,其危害主要通过硫化物夹杂体现。不同硫化物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差异显著:
-
FeS(铁硫化物)
- 熔点低(约938°C),低于焊缝金属的凝固温度(1300-1400°C)。
- 在焊缝冷却过程中,FeS会优先在晶界析出,形成低熔点共晶组织,导致热裂纹。
- 严重降低焊缝的强度和韧性,是危害性最大的存在形式。
-
MnS(锰硫化物)
- 熔点较高,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
- 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小,可视为相对“无害”的硫化物。
-
SO₂(二氧化硫)
- 气体形式,可能在焊接过程中逸出,但题目中强调“存在形式”,故非主要危害来源。
-
原子态硫
- 在金属中通常与其他元素结合,极少以游离原子形式存在。
结论:FeS因熔点低、易引发晶界裂纹,危害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