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A. 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B. 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C. 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D. 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
A. 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 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
C. 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D. 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题目解答
答案
C. 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解析
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核心内涵。关键点在于理解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参与方式与权力行使机制。
- 正确选项C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直接行使”与“间接参与”的区别。我国法律明确,人民通过代表或特定途径参与国家治理,而非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司法等国家权力。
- 核心思路是区分“人民主体地位”与“国家机关职权”的边界,明确人民通过法定形式实现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
选项分析
A选项
正确。法律的双重属性:既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工具,也是规范行为的准则。例如,宪法规定公民权利与义务,体现了这一关系。
B选项
正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法治原则。如选举权与纳税义务,均体现人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需履行相应职责。
C选项
错误。国家权力由特定机关行使:
- 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 执法权属于行政机关;
- 司法权属于司法机关。
人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监督等方式间接参与,而非直接行使上述权力。
D选项
正确。法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保障人民权益。例如,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需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