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T12钢(Ae~730C,Accm~820C)退火小试样经700C、780C、860C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______,Fes______,______<10•为强化表面,渗碳件应诜______钢,表面淬火应诜______钢。11•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12•冷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时将发生______。13.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残余奥氏体的量越 —多。14.M的显微组织形态有______两种;其中______的韧性较好。15•为了改善碳素工具钢的切削加工性,常采用的热处理是:—______。得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分(正确"错误X,请将答案填入表格)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 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2.室温时,晶粒度级别越高,则金属的强度、塑性愈好。3.锻轧时应将钢加热到单相的奥氏体区进行。4.调质处理是淬火+中温回火[1]。5.固溶体的强度比溶剂的强度低。6.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7.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是钢获得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灰口铸铁可通过表面淬火,提高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9.高速钢淬火加热温度高是为了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
T12钢(Ae~730C,Accm~820C)退火小试样经700C、780C、860C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______,Fes______,______<10•为强化表面,渗碳件应诜______钢,表面淬火应诜______钢。11•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12•冷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时将发生______。13.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残余奥氏体的量越 —多。14.M的显微组织形态有______两种;其中______的韧性较好。15•为了改善碳素工具钢的切削加工性,常采用的热处理是:—______。得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分(正确"错误X,请将答案填入表格)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 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2.室温时,晶粒度级别越高,则金属的强度、塑性愈好。3.锻轧时应将钢加热到单相的奥氏体区进行。4.调质处理是淬火+中温回火[1]。5.固溶体的强度比溶剂的强度低。6.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7.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是钢获得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灰口铸铁可通过表面淬火,提高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9.高速钢淬火加热温度高是为了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
题目解答
答案
P+F C+M+Ar M+Ar 低碳 中碳 P+网状Fe3C= P P+F 回复和再结晶 板条状和片状 板条状 球化退火
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材料热处理相关知识,涉及退火组织变化、渗碳与表面淬火材料选择、渗碳后组织分布、冷变形后的加热过程、过共析钢淬火特性、马氏体形态、碳素工具钢热处理等核心知识点。解题需掌握:
- 退火温度与组织关系:不同温度对应不同相变;
- 渗碳件与表面淬火材料特性:渗碳需低碳钢,表面淬火需中碳钢;
- 渗碳后缓冷的组织梯度:碳浓度决定组织分布;
- 冷变形后的加热过程:回复→再结晶;
- 过共析钢淬火规律:温度升高影响马氏体含碳量和残余奥氏体量;
- 马氏体形态与韧性:板条状韧性优于片状;
- 碳素工具钢改性处理:球化退火改善切削性。
T12钢退火组织分析
- 700℃退火:温度低于 $A_e$(730℃),未完全奥氏体化,组织为 珠光体(P)+铁素体(F)。
- 780℃退火:介于 $A_e$ 和 $A_{ccm}$,奥氏体分解为 珠光体(P)+马氏体(M)+残余奥氏体(Ar)。
- 860℃退火:超过 $A_{ccm}$,奥氏体稳定,冷却后为 马氏体(M)+残余奥氏体(Ar)。
渗碳件与表面淬火材料选择
- 渗碳件:需表面高碳、心部韧性,选 低碳钢(渗碳后表面碳浓度升高)。
- 表面淬火:需中碳钢(如40钢),淬火后表面硬度高,心部韧性好。
渗碳后缓冷组织分布
表面高碳 → 网状二次渗碳体(Fe₃CⅡ) → 珠光体(P) → 铁素体(F)(心部低碳)。
冷变形后加热过程
加热时发生 回复(消除应力) 和 再结晶(形成等轴晶)。
过共析钢淬火特性
- 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含碳量 增加,残余奥氏体量 减少(因奥氏体稳定性增强)。
马氏体形态与韧性
- 板条状马氏体(低合金钢)韧性好;
- 片状马氏体(高碳钢)韧性差。
碳素工具钢改性处理
球化退火:将网状渗碳体球化,改善切削加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