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选择正确答案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A. 体缺陷 B. 面缺陷 C. 线缺陷 D. 点缺 E. 陷 F. G. 与溶剂相同b.与溶质相同 与溶剂,溶质都不相同 d. 与溶剂,溶质都相 同 ⏺ ( 14)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会有什么变化 ⏺ 答: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后,晶粒发生变形,沿形变方向 被拉长或压扁。 当变形量很大时, 晶粒变成细条状 ( 拉伸时 ) ,金属中的夹杂物也被拉长,形成纤维组织。金属经大的塑性 变形时,由于位错的密度增大和发生交互作用,大量位错堆积在局部地区,并相互缠结,形成不均匀的分布,使晶粒分化成许多位向略有不同的小晶块,而在晶粒内产生亚品粒。 金属塑性变形到很大程度 (70%以上 ) 时 . 由于品晶粒发生转动,使各晶粒的位向趋近于一致,形成特殊的择优取向。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随形变的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 (16)用低碳钢钢板冷冲压成形的零件,冲压后发现各部位零件硬度不同,为什么 答 : 主要是由于冷冲压成形时,钢板形成零件的不同部位所需发生的塑性变形量不同,因而加工硬化程度不同所造成。 (17)已知金属钨、铅的熔点分别为3380℃和 327℃,试计 算它们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在 900℃加工,铅在室温加工时为何种加工 T 再=(0 .35~T 熔点 ⏺ T 熔点 =273+ 3380= 3653 K ⏺ T 再 =~T 熔点 =1279~1461K=1006~1188℃ 在 900 ℃对金属钨进行加工,略低于其最低再结晶温度,应属冷加工。 T 熔点 =273+ 327 =600 K T 再 =~T 熔点 =210~240K =-63~-33 ℃ 在室温 ( 如 23℃) 对金属铅进行加工,明显高于其最低再结晶温度的 上限 -33 ℃,应属于热加工。 (19)在制造齿轮时,有时采用喷丸处理 ( 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 ) 使齿面得以强化试分析强化原因。 答:喷丸处理时, 大量的微细金属丸被喷射到零件表面, 使零件表层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因而对零件表面产生了加工硬化效 应,同时也在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 有助于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21)热轧空冷的 45 钢钢材在重新加热到超过临界点后再空冷下来时,组织为什么能细化 答:热轧空冷的 45 钢室温时组织为铁素体 +索氏体。重新加 热到临界点以上,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 的界面处形核。由于索氏体中铁素体,渗碳体的层片细,薄,因 此奥氏体形核数目多,奥氏体晶粒细小。奥氏体再空冷下来时, 细小的奥氏体晶粒通过重結晶又转变成铁素体 +索氏体,此时的组 织就比热轧空冷的 45 钢组织细,达到细化和均匀组织的目的。 ⏺ (25) 马氏体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硬度为什么很高为什么高碳马氏体的脆性很高 答:本质:是碳在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由于过饱和的间隙碳原子造成晶格的严重畸变, 形成强烈的应力场并 与位错发生强烈的交互作用产生固溶强化。 马氏体转变时在晶体内造 成晶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结构 (板条状马氏体的高密度位错、 片状马 氏体的微细孪晶 ) 阻碍位错运动,提高了马氏体的硬度。马氏体形成 后,碳及合金元素向位错或其他缺陷扩散偏聚析出, 钉扎位错,使位 错难以运动(马氏体时效强化) 。因此,马氏体硬度很高。 高碳马氏体由于碳的过饱和度大,晶格严重畸变,淬火应力大,同时存在孪晶结构和高密度显微裂纹,所以脆性大,塑性、韧性极差。 (26)为什么钢件淬火后一般不直接使用,需要进行回火 答:钢件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并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进行回火处理。这是因 为:第一,淬火后得到的是性能很脆的马氏体组织,并存在内应力,容易产生变形和开裂;第二:淬火马氏体和残余马氏体都是不稳定组织,在工作中会发 生分解,会导致零件尺寸的变化,而这对精密零件是不允许的 ; 第三:为了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塑形和韧性,以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1 以上 30℃,用图所示的的冷却曲线冷却, 是分析得到的组织, 说明各 属于什么热处理方法(图略)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单介质淬火(水冷)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分级淬火 ⏺ :屈氏体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单介质淬火(油冷) 下贝氏体,等温淬火 e: 索氏体,正火 珠光体,退火。 g: 珠光体,等温退火 T 如 图。试分析高频感应加热水淬后。轮齿由表面到中心各区 ( )的组织. I 区的部分,加热温度 T 低于相变临界点温度 Ac1,不发生 相变。水冷后 40 钢齿轮仍保持调质处理后的铁素体基体 +粒状渗碳体(回火索 I 区的部分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29)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经冷轧后的 15 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ZG270-500(ZG35)的铸造齿轮; T12 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答: 1)再结晶退火。退火目的:消除加工硬化现象,恢复钢板的韧性和塑性。组织:生成与钢板冷轧前晶格类型相同的相似的细小、等轴晶。冷轧钢板一般为低碳钢,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 2)完全退火。目的:通过完全重结晶,是铸造过程中生成的粗大、不均匀 的组织均匀化、细化,消除魏氏组织,以提高性能,同时消除内应力。组织 : 铁素体 +珠光体。 3)球化退火。目的: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以降低硬 度,改善切削性能,并为以后的淬火做准备。组织:铁素体基体 +球状渗碳体 (30)说明直径为 6mm的 45 钢退火试样分别经下列温度加热: 700℃,760℃,840℃,1100℃,保温后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 ⏺ 答: 1100℃:粗大马氏体 ⏺ 840℃:细小的马氏体 760 ℃:铁素体 +马氏体
选择正确答案
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
A. 体缺陷B. 面缺陷
C. 线缺陷
D. 点缺
E. 陷
F.
G. 与溶剂相同b.与溶质相同
与溶剂,溶质都不相同 d. 与溶剂,溶质都相
同
⏺
( 14)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会有什么变化
⏺
答: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后,晶粒发生变形,沿形变方向
被拉长或压扁。 当变形量很大时, 晶粒变成细条状 ( 拉伸时 ) ,金属中的夹杂物也被拉长,形成纤维组织。金属经大的塑性
变形时,由于位错的密度增大和发生交互作用,大量位错堆积在局部地区,并相互缠结,形成不均匀的分布,使晶粒分化成许多位向略有不同的小晶块,而在晶粒内产生亚品粒。
金属塑性变形到很大程度 (70%以上 ) 时 . 由于品晶粒发生转动,使各晶粒的位向趋近于一致,形成特殊的择优取向。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随形变的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
(16)用低碳钢钢板冷冲压成形的零件,冲压后发现各部位零件硬度不同,为什么
答 : 主要是由于冷冲压成形时,钢板形成零件的不同部位所需发生的塑性变形量不同,因而加工硬化程度不同所造成。
(17)已知金属钨、铅的熔点分别为3380℃和 327℃,试计
算它们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在 900℃加工,铅在室温加工时为何种加工
T 再=(0 .35~T 熔点
⏺
T 熔点 =273+ 3380= 3653 K
⏺
T 再 =~T 熔点 =1279~1461K=1006~1188℃
在 900 ℃对金属钨进行加工,略低于其最低再结晶温度,应属冷加工。
T 熔点 =273+ 327 =600 K
T 再 =~T 熔点 =210~240K =-63~-33 ℃
在室温 ( 如 23℃) 对金属铅进行加工,明显高于其最低再结晶温度的
上限 -33 ℃,应属于热加工。
(19)在制造齿轮时,有时采用喷丸处理 ( 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 ) 使齿面得以强化试分析强化原因。
答:喷丸处理时, 大量的微细金属丸被喷射到零件表面, 使零件表层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因而对零件表面产生了加工硬化效
应,同时也在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 有助于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21)热轧空冷的 45 钢钢材在重新加热到超过临界点后再空冷下来时,组织为什么能细化
答:热轧空冷的 45 钢室温时组织为铁素体 +索氏体。重新加
热到临界点以上,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
的界面处形核。由于索氏体中铁素体,渗碳体的层片细,薄,因
此奥氏体形核数目多,奥氏体晶粒细小。奥氏体再空冷下来时,
细小的奥氏体晶粒通过重結晶又转变成铁素体 +索氏体,此时的组
织就比热轧空冷的 45 钢组织细,达到细化和均匀组织的目的。
⏺

(25) 马氏体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硬度为什么很高为什么高碳马氏体的脆性很高
答:本质:是碳在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由于过饱和的间隙碳原子造成晶格的严重畸变, 形成强烈的应力场并
与位错发生强烈的交互作用产生固溶强化。 马氏体转变时在晶体内造
成晶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结构 (板条状马氏体的高密度位错、 片状马
氏体的微细孪晶 ) 阻碍位错运动,提高了马氏体的硬度。马氏体形成
后,碳及合金元素向位错或其他缺陷扩散偏聚析出, 钉扎位错,使位
错难以运动(马氏体时效强化) 。因此,马氏体硬度很高。
高碳马氏体由于碳的过饱和度大,晶格严重畸变,淬火应力大,同时存在孪晶结构和高密度显微裂纹,所以脆性大,塑性、韧性极差。
(26)为什么钢件淬火后一般不直接使用,需要进行回火
答:钢件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并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进行回火处理。这是因
为:第一,淬火后得到的是性能很脆的马氏体组织,并存在内应力,容易产生变形和开裂;第二:淬火马氏体和残余马氏体都是不稳定组织,在工作中会发
生分解,会导致零件尺寸的变化,而这对精密零件是不允许的 ; 第三:为了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塑形和韧性,以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1 以上
30℃,用图所示的的冷却曲线冷却, 是分析得到的组织, 说明各
属于什么热处理方法(图略)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单介质淬火(水冷)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分级淬火
⏺

:屈氏体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单介质淬火(油冷)
下贝氏体,等温淬火 e: 索氏体,正火
珠光体,退火。 g: 珠光体,等温退火
T 如
图。试分析高频感应加热水淬后。轮齿由表面到中心各区
( )的组织.
I 区的部分,加热温度 T 低于相变临界点温度 Ac1,不发生
相变。水冷后 40 钢齿轮仍保持调质处理后的铁素体基体 +粒状渗碳体(回火索
I 区的部分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29)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经冷轧后的 15 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ZG270-500(ZG35)的铸造齿轮;
T12 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答: 1)再结晶退火。退火目的:消除加工硬化现象,恢复钢板的韧性和塑性。组织:生成与钢板冷轧前晶格类型相同的相似的细小、等轴晶。冷轧钢板一般为低碳钢,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
2)完全退火。目的:通过完全重结晶,是铸造过程中生成的粗大、不均匀
的组织均匀化、细化,消除魏氏组织,以提高性能,同时消除内应力。组织 : 铁素体 +珠光体。
3)球化退火。目的: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以降低硬
度,改善切削性能,并为以后的淬火做准备。组织:铁素体基体 +球状渗碳体
(30)说明直径为 6mm的 45 钢退火试样分别经下列温度加热:
700℃,760℃,840℃,1100℃,保温后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
⏺
答: 1100℃:粗大马氏体
⏺
840℃:细小的马氏体 760 ℃:铁素体 +马氏体
题目解答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