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37 试描述位错增殖的双交滑移机制。如果进行双交滑移的那段螺型位错长度为100nm,-|||-而位错的伯氏矢量为0.2nm,试求实现位错增殖所必需的切应力( =40G(P)_(a)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位错增殖双交滑移机制的理解,以及利用公式计算实现位错增殖所需切应力的能力。
解题核心思路:
- 双交滑移机制的关键在于螺型位错通过交滑移形成刃型位错段,进而利用F-R源结点实现位错增殖。
- 切应力计算需应用公式 $\tau = \dfrac{Gb}{L}$,其中 $G$ 为剪切模量,$b$ 为伯氏矢量,$L$ 为位错段长度。
破题关键点:
- 明确双交滑移过程中位错段的几何关系(刃位错段长度 $L$ 与伯氏矢量 $b$ 的方向关系)。
- 注意单位统一(纳米需转换为米)。
双交滑移机制描述
- 初始受阻:螺型位错在主滑移面(如 (111) 面)滑移时受阻。
- 交滑移发生:位错的一部分离开原滑移面,沿相邻 (111) 面滑移,形成刃型位错段(AC 和 BD)。
- F-R 源结点形成:刃位错段端点(A、B、C、D)被钉扎,形成固定结点,构成 F-R 源。
- 位错增殖:在切应力作用下,位错线通过 F-R 源不断增殖,扩展到更多滑移面。
切应力计算
公式选择
根据位错增殖条件,所需切应力公式为:
$\tau = \dfrac{Gb}{L}$
参数代入
- 剪切模量 $G = 40 \, \text{GPa} = 40 \times 10^9 \, \text{Pa}$
- 伯氏矢量 $b = 0.2 \, \text{nm} = 0.2 \times 10^{-9} \, \text{m}$
- 位错段长度 $L = 100 \, \text{nm} = 100 \times 10^{-9} \, \text{m}$
计算过程
$\tau = \dfrac{40 \times 10^9 \times 0.2 \times 10^{-9}}{100 \times 10^{-9}} = \dfrac{8 \times 10^{-9}}{100 \times 10^{-9}} \times 10^9 = 80 \, \text{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