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们都有专门的匠籍,一入匠籍便终身不得改业;唐代出现了“纳资代役”,即缴纳一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的制度也得到了推广。这一变化(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体现了租庸调被两税法取代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扩大了官营手工业规模
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们都有专门的匠籍,一入匠籍便终身不得改业;唐代出现了“纳资代役”,即缴纳一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的制度也得到了推广。这一变化( )
-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B.体现了租庸调被两税法取代
-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扩大了官营手工业规模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C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手工业政策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度调整的作用。
解题核心思路:
- 明确历史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匠籍制度严格,工匠被束缚在官府手工业中;唐代“纳资代役”和“和雇制”体现了对工匠人身控制的放松。
- 联系经济形态:工匠身份从严格限制到相对自由,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商品经济繁荣。
- 排除干扰项:需区分赋税制度(如租庸调与两税法)与手工业政策的关系,避免混淆。
破题关键点:
- 制度调整的本质:从强制服役到货币化、市场化手段,反映了国家对劳动力控制的松弛。
- 经济影响方向:工匠自由度提高,民营手工业活力增强,商品经济随之发展。
选项分析:
-
A.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重农抑商的核心是限制商业发展,而题目中政策调整主要针对工匠身份和劳役方式,未直接涉及商业活动的松绑,因此关联性较弱。
-
B. 租庸调被两税法取代
- 租庸调与两税法属于赋税制度范畴,而题目聚焦于手工业劳役制度的变化,二者无直接对应关系。
-
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匠籍制度解除使工匠摆脱官府束缚,可自主选择从业方式,民营手工业因此获得发展空间。
- “和雇制”通过市场雇佣技工,推动了劳动力商品化,间接促进商品经济繁荣。
-
D. 扩大了官营手工业规模
- “纳资代役”和“和雇制”减少了官府对工匠的直接役使,官营手工业规模反而可能缩小,因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