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一次写作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说说 “ 我的理想 ” ,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怯怯地说: “ 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 ......” 课堂上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说: “ 理想是美好的、崇高的,不能是大家反对的,坐下吧! ” 小男孩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给这位老师寄去了一封信: “ 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搬走所有的黑暗,给世界无限的光明;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小偷,偷走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把舒适留给人间 ......” 这位老师懊悔不已。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学生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老师的教学行为。
在一次写作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说说 “ 我的理想 ” ,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怯怯地说: “ 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 ......” 课堂上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说: “ 理想是美好的、崇高的,不能是大家反对的,坐下吧! ” 小男孩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给这位老师寄去了一封信: “ 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搬走所有的黑暗,给世界无限的光明;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小偷,偷走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把舒适留给人间 ......” 这位老师懊悔不已。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学生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老师的教学行为。
题目解答
答案
第一空: (1) 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 (2) 在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 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观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应用。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老师的行为如何违背了学生观的基本要求。解题核心在于:
-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老师未尊重学生独特的表达方式;
- 保护学生创造性:学生回答中的积极意图被忽视;
- 维护学生自尊:老师的否定性评价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第(1)题
第一空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材料中,小男孩提出“做一只老鼠”的理想,这是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体现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老师直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要求其坐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学生当场哭泣。这说明老师未做到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
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小男孩的表述表面看似不符合常规,但信中解释“偷走黑暗”“偷走酷暑严寒”等隐喻,实则表达了改变世界、服务人类的美好愿望。老师未深入理解学生的深层意图,简单粗暴地否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独立的主体,老师应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而非用成人标准直接评判。案例中老师强制学生“坐下”,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权利,违背了尊重学生选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