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6.(1.0分)分组密码[1]采用两种类型的结构:Feistel网络和SP网络。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SP结构每轮改变整个数据分组,而Feistel网络每轮只改变输入分组的一半。()A 对B 错
6.(1.0分)分组密码[1]采用两种类型的结构:Feistel网络和SP网络。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SP结构每轮改变整个数据分组,而Feistel网络每轮只改变输入分组的一半。()
A 对
B 错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是 A. 对。
Feistel网络:Feistel网络将输入数据分成两半,并在每轮加密过程中,只改变其中一半数据,另一半保持不变。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对称密码算法[2],如DES和AES。
SP网络:SP网络在每一轮加密中,整个数据分组都会经过置换和替换操作,整体上改变了整个数据分组的结构。这种结构常用于一些现代的分组密码算法,如AES。
因此,Feistel网络和SP网络在处理数据分组时的方式确实有所不同,Feistel网络每轮只改变输入分组的一半,而SP网络每轮改变整个数据分组的内容。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分组密码中Feistel网络和SP网络的核心区别,重点在于理解两种结构在数据处理方式上的差异。
解题关键:
- Feistel网络的特点是将数据分组分为两半,每轮加密仅改变其中一半,另一半保持不变。
- SP网络的特点是每轮加密会整体处理整个数据分组,通过置换(P)和替换(S盒)操作改变全部数据。
核心思路:通过对比两种结构的每轮处理范围,判断题目描述是否正确。
Feistel网络的工作原理
- 数据分半:将输入数据分组划分为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
- 轮函数操作:每轮加密中,仅对右半部分进行非线性变换(轮函数),左半部分保持不变。
- 交换位置:轮结束后,左右两半位置交换(最后一轮除外)。
示例:如DES算法采用Feistel结构,每轮仅改变一半数据。
SP网络的工作原理
- 整体处理:每轮加密对整个数据分组进行操作,不区分左右半部分。
- 置换与替换:通过置换操作(P层)打乱数据位置,再通过替换操作(S盒)改变数据值。
- 线性混合:部分算法(如AES)还会加入线性混合步骤增强扩散性。
示例:如AES算法采用SP结构,每轮改变全部数据。
题目判断
题目描述“SP结构每轮改变整个数据分组,而Feistel网络每轮只改变输入分组的一半”与上述分析完全一致,因此答案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