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30分)名称候选材料选用材料热处理方法最终组织机床床身T10A, KTZ450-06, HT200HT200时效P+F+G片汽车后桥齿轮40Cr, 20CrMnTi, 60Si2Mn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1][1]表面Cm+M+A’心部 F+M滚动轴承GCr15, Cr12, QT600-2GCr15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Cm+M+A’锉刀9SiCr, T12, W18Cr4VT12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Cm+M+A’汽车板簧45, 60Si2Mn, T1060Si2Mn淬火+中温回火T回钻头[2][2]W18Cr4V,65Mn, 20W18Cr4V 淬火+低温回火Cm+M+A’桥梁1Cr13, 16Mn, Q19516Mn,不热处理F+P滑动轴承H70, ZSnSb11Cu6, T8ZSnSb11Cu6不热处理a+SnSb耐酸容器Q235, 1Cr18Ni9Ti, ZGMn131Cr18Ni9Ti固溶处理A发动机曲轴[3][3]QT600-3, 45, ZL101QT600-3等温淬火+高温回火S回+G球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30分)名称候选材料选用材料热处理方法最终组织机床床身T10A, KTZ450-06, HT200HT200时效P+F+G片汽车后桥齿轮40Cr, 20CrMnTi, 60Si2Mn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1][1]表面Cm+M+A’心部 F+M滚动轴承GCr15, Cr12, QT600-2GCr15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Cm+M+A’锉刀9SiCr, T12, W18Cr4VT12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Cm+M+A’汽车板簧45, 60Si2Mn, T1060Si2Mn淬火+中温回火T回钻头[2][2]W18Cr4V,65Mn, 20W18Cr4V 淬火+低温回火Cm+M+A’桥梁1Cr13, 16Mn, Q19516Mn,不热处理F+P滑动轴承H70, ZSnSb11Cu6, T8ZSnSb11Cu6不热处理a+SnSb耐酸容器Q235, 1Cr18Ni9Ti, ZGMn131Cr18Ni9Ti固溶处理A发动机曲轴[3][3]QT600-3, 45, ZL101QT600-3等温淬火+高温回火S回+G球
题目解答
答案
答:冷拉钢丝绳是利用加工硬化效应提高其强度的,在这种状态下的钢丝中晶体缺陷密度增大,强度增加,处于加工硬化状态。在1000℃时保温,钢丝将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组织和结构恢复到软化状态。在这一系列变化中,冷拉钢丝的加工硬化效果将消失,强度下降,在再次起吊时,钢丝将被拉长,发生塑性变形,横截面积减小,强度将比保温前低,所以发生断裂。⏺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过冷[4][4]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可逆回火脆性: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过冷度[5][5]: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