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T12钢(Ae~730C,Accm~820C)退火小试样经700C、780C、860C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______,Fes______,______<10•为强化表面,渗碳件应诜______钢,表面淬火应诜______钢。11•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12•冷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时将发生______。13.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残余奥氏体的量越 —多。14.M的显微组织形态有______两种;其中______的韧性较好。15•为了改善碳素工具钢的切削加工性,常采用的热处理是:—______。得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分(正确"错误X,请将答案填入表格)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 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2.室温时,晶粒度级别越高,则金属的强度、塑性愈好。3.锻轧时应将钢加热到单相的奥氏体区进行。4.调质处理是淬火+中温回火[1]。5.固溶体的强度比溶剂的强度低。6.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7.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是钢获得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灰口铸铁可通过表面淬火,提高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9.高速钢淬火加热温度高是为了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
T12钢(Ae~730C,Accm~820C)退火小试样经700C、780C、860C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______,Fes______,______<10•为强化表面,渗碳件应诜______钢,表面淬火应诜______钢。11•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12•冷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时将发生______。13.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残余奥氏体的量越 —多。14.M的显微组织形态有______两种;其中______的韧性较好。15•为了改善碳素工具钢的切削加工性,常采用的热处理是:—______。得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分(正确"错误X,请将答案填入表格)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 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2.室温时,晶粒度级别越高,则金属的强度、塑性愈好。3.锻轧时应将钢加热到单相的奥氏体区进行。4.调质处理是淬火+中温回火[1]。5.固溶体的强度比溶剂的强度低。6.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7.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是钢获得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灰口铸铁可通过表面淬火,提高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9.高速钢淬火加热温度高是为了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
题目解答
答案
P+F C+M+Ar M+Ar 低碳 中碳 P+网状Fe3C= P P+F 回复和再结晶 板条状和片状 板条状 球化退火
解析
步骤 1:T12钢退火小试样加热保温并水冷后的组织
T12钢(Ae~730C,Accm~820C)退火小试样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
- 700C:加热温度低于Ae,组织为珠光体(P)和铁素体(F)。
- 780C:加热温度在Ae和Accm之间,组织为珠光体(P)和马氏体(M)以及残余奥氏体(Ar)。
- 860C:加热温度高于Accm,组织为马氏体(M)和残余奥氏体(Ar)。
步骤 2:渗碳件和表面淬火的钢种选择
- 渗碳件应选择低碳钢,因为低碳钢在渗碳后表面碳含量增加,心部仍保持低碳,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 表面淬火应选择中碳钢,因为中碳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表面淬火后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步骤 3: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的组织分布
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
- 表面:渗碳层,主要为高碳马氏体(M)。
- 中间层:珠光体(P)和网状渗碳体(Fe3C)。
- 心部:铁素体(F)和珠光体(P)。
步骤 4: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时发生的现象
冷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时将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即金属内部的晶格缺陷减少,晶粒重新形成,从而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
步骤 5: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与马氏体含碳量的关系
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残余奥氏体的量越多。
步骤 6: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及其韧性
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有板条状和片状两种;其中板条状的韧性较好。
步骤 7:改善碳素工具钢切削加工性的热处理方法
为了改善碳素工具钢的切削加工性,常采用的热处理是球化退火,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从而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
T12钢(Ae~730C,Accm~820C)退火小试样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
- 700C:加热温度低于Ae,组织为珠光体(P)和铁素体(F)。
- 780C:加热温度在Ae和Accm之间,组织为珠光体(P)和马氏体(M)以及残余奥氏体(Ar)。
- 860C:加热温度高于Accm,组织为马氏体(M)和残余奥氏体(Ar)。
步骤 2:渗碳件和表面淬火的钢种选择
- 渗碳件应选择低碳钢,因为低碳钢在渗碳后表面碳含量增加,心部仍保持低碳,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 表面淬火应选择中碳钢,因为中碳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表面淬火后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步骤 3: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的组织分布
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
- 表面:渗碳层,主要为高碳马氏体(M)。
- 中间层:珠光体(P)和网状渗碳体(Fe3C)。
- 心部:铁素体(F)和珠光体(P)。
步骤 4: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时发生的现象
冷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时将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即金属内部的晶格缺陷减少,晶粒重新形成,从而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
步骤 5: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与马氏体含碳量的关系
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残余奥氏体的量越多。
步骤 6: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及其韧性
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有板条状和片状两种;其中板条状的韧性较好。
步骤 7:改善碳素工具钢切削加工性的热处理方法
为了改善碳素工具钢的切削加工性,常采用的热处理是球化退火,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从而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