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题目:一般膜剂最常用的成膜材料为 (聚乙烯醇) ,其外文缩写为 ( PVA ) ,其性质主要是由其(分子量) 和 (醇解度 ) 决定。题目:涂膜剂是将(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可涂布成膜的(外用)液体制剂。题目:涂膜剂的处方是由 (药物 、 (成膜材料) 和 (挥发性有机溶剂 ) 三部分组成。第 10 章 题目:气雾剂抛射剂的填充方法有 (压灌法) 和 (冷灌法) 。题目:气雾剂是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题目:粉雾剂按用途可分为(吸入)粉雾剂、(非吸入)粉雾剂和(外用)粉雾剂。题目:环糊精系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其中以β-CYD 最为常用。第 11 章 题目:CYD的立体结构是两端开口环状中空圆筒状,空洞外部分和入口处为葡萄糖分子上的伯醇羟基,具有(亲水性),空洞内部由碳—氢键和醚键构成,呈(疏水性),故能与一些小分子药物形成包合物,包合摩尔比大多为(1∶1)。题目: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水不溶性)和(肠溶性)三大类。第 12 章题目:微囊的制备方法有 (物理化学法) 、 (化学法) 、 ( 物理机械法) 。题目:药物微囊化时常用的囊材有 (天然高分子材料) 、 ( 半合成高分子囊材 ) 、 (合成高分子囊材) 。题目:缓释、控释制剂的主要释药原理有(溶出)原理、(扩散)原理、(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原理、(渗透压)原理和(离子交换)原理。题目:透皮吸收剂的基本组成主要由(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附层)和(防粘层或保护层)。题目:液体剂型蛋白质类药物常加入的稳定剂有(缓冲液)、(表面活性剂)、(糖和多元醇)、(盐类)、(聚乙二醇类)、(大分子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等。第 13 章题目: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学 )三方面。题目:pH的调节要同时考虑(稳定性)、(溶解度)和(药效)三个方面。题目: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第 14 章题目:药物制剂配伍的目的是 提高疗效 、 减少毒副作用 、 扩大抗菌范围 ,为了预防或治疗合并症等而加用其他药物。题目:固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主要表现为(润湿与液化)、(结块)、(变色)和(产生气体)。题目:下列哪种片剂是以碳酸氢钠与枸橼酸为崩解剂( )A. 泡腾片 B 分散片 C 缓释片 D 舌下片 B. )。 C. 甲基纤维素 D. 微晶纤维素 C 乙基纤维素 D 羟丙甲基纤维素 E. )。 F. 羧甲基淀粉钠 G. 甲基纤维素 淀粉 乙基纤维素 )。 滑石粉 B 聚乙二醇 C 硬脂酸镁 D 硫酸钙 )。 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压片 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 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整粒→压片 原辅料→混合→粉碎→制软材→制粒→整粒→干燥→压片 )。A 裂片 B 松片 C 崩解迟缓 粘冲 )。 粉衣层→隔离层→色糖衣层→糖衣层→打光 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色糖衣层→打光 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色糖衣层→打光 隔离层→粉衣层→色糖衣层→糖衣层→打光 )。 糖浆和滑石粉 稍稀的糖浆 食用色素 川蜡 )。 15min 30min 45min D 60min )。 肥皂 硫酸化物 吐温 D 季铵化物 )。 有亲水基团,无疏水基团 有疏水基团,无亲水基团 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有 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没有 )。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聚氧乙烯脂肪酸醇类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 加入助悬剂 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 制成盐类 D 应用潜溶剂 )。 低分子溶液剂 B 高分子溶液剂 C 混悬剂 D 乳剂 )? 氯化钠B 苯甲酸钠 C 氢氧化钠 D 亚硫酸钠 )。 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 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 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灭菌→质量检查→包装 药物的称量→溶解→灭菌→滤过→质量检查→包装 )? 85% B 67% C 64.7% D 100% )。 手工法 B 干胶法 C 湿胶法 D 直接混合法 )。 乳剂液滴的分散度大 一般W/O型乳剂专供静脉注射用 乳剂的生物利用度高 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有靶向性 O/W或W/O型乳剂的关键因素是( C )。 乳化剂的HLB值 乳化剂的量 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量比 制备工艺 )。 降低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加入反絮凝剂 有适当的相比 )。 分层 絮凝 C 转相 D 破裂 )? 西黄蓍胶 海藻酸钠 硬脂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 Sto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正比( C )。 混悬微粒半径 分散介质的黏度 混悬微粒半径平方 D 混悬微粒直径 )。 溶液剂 糖浆剂 溶胶剂 D 混悬剂 )。 增大分散介质黏度 加入絮凝剂 增大分散介质的密度 尽量减少微粒半径 题目:纯化水不能作为下列哪种液体药剂的分散介质( )。 溶液剂 醑剂 糖浆剂 D 乳剂 )。 可与水、甘油、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合 能溶解大部分有机物质和植物中的成分 乙醇与水混合可产生热效应与体积效应 含乙醇10%以上即具有防腐作用 )。 产生凝聚而沉淀 具有电泳现象 增加亲水性D 增加稳定性 )为乳化剂。 阿拉伯胶 西黄蓍胶 三乙醇胺皂 泊洛沙姆 )。 4:2:1 4:1:2 C 3:2:1 D 2:2:1 。 溶液剂 B 混悬剂 C 乳剂 D 溶胶剂 )。 鱼肝油乳 石灰搽剂 胃蛋白酶合剂 硼酸甘油 助悬剂 润湿剂 C 絮凝剂 D 等渗调节剂 )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15,常为o/w型乳化剂 司盘80,HLB4.3,常为w/o型乳化剂 吐温80,HLB15,常为o/w型乳化剂D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15,常为增溶剂 )。 转相 B 破裂 C 酸败 D 分层 )。 低于CMC B 高于CMC C 等于CMC D 与CMC无关 )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B 阳离子型C 非离子型D 两性离子型 )。 吸收快,分剂量方便,给药途径广泛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故物理化学稳定性好 液体制剂可以减少胃肠道刺激D 液体制剂贮运不方便 )。 (非离子型)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可用下列公式计算HLBAB=(HLB*WA+HLB*WB)/(WA+WB) 乳化膜有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固体微粒膜三种 乳剂分层是由两相密度差引起,絮凝由动电位的改变引起 乳剂中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愈大则乳剂稳定 )。 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D 非离子型E离子型 )。 增溶 防腐 乳化 D 助溶 )。 助溶剂 增溶剂 C 消毒剂 D 潜溶剂 )。 助溶剂和增溶剂 B 增溶剂和消毒剂 C 助溶剂和稳定剂 D 极性溶剂 )。 助溶剂 增溶剂 乳化剂 D 分散剂 )。 溶解度 B 稳定性 C 润湿性 D 溶解速度 )。 水 B 丙二醇 C 甘油 D 液体石蜡 )。 硫酸化物 聚山梨酯类 季铵盐类 脂肪酸山梨坦类 W/O型乳剂的乳化剂的HLB值是( B )。 HLB值在1~3 HLB值在3~8 C HLB值在7~15 D HLB值在9~13 )。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有影响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可发生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大 表面活性剂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或粘膜损伤 O/W或W/O型乳剂的决定因素是(C )。 乳化剂的HLB值 乳化剂的量 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量比 制备工艺 )。 单分子乳化膜 B 多分子乳化膜 C 固体粉末乳化膜D 复合凝聚膜 )。
第 9 章
题目:一般膜剂最常用的成膜材料为 (聚乙烯醇) ,其外文缩写为 ( PVA ) ,其性质主要是由其(分子量) 和 (醇解度 ) 决定。
题目:涂膜剂是将(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可涂布成膜的(外用)液体制剂。
题目:涂膜剂的处方是由 (药物 、 (成膜材料) 和 (挥发性有机溶剂 ) 三部分组成。
第 10 章 题目:气雾剂抛射剂的填充方法有 (压灌法) 和 (冷灌法) 。
题目:气雾剂是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
题目:粉雾剂按用途可分为(吸入)粉雾剂、(非吸入)粉雾剂和(外用)粉雾剂。
题目:环糊精系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其中以β-CYD 最为常用。
第 11 章 题目:CYD的立体结构是两端开口环状中空圆筒状,空洞外部分和入口处为葡萄糖分子上的伯醇羟基,具有(亲水性),空洞内部由碳—氢键和醚键构成,呈(疏水性),故能与一些小分子药物形成包合物,包合摩尔比大多为(1∶1)。
题目: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水不溶性)和(肠溶性)三大类。
第 12 章题目:微囊的制备方法有 (物理化学法) 、 (化学法) 、 ( 物理机械法) 。
题目:药物微囊化时常用的囊材有 (天然高分子材料) 、 ( 半合成高分子囊材 ) 、 (合成高分子囊材) 。
题目:缓释、控释制剂的主要释药原理有(溶出)原理、(扩散)原理、(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原理、(渗透压)原理和(离子交换)原理。
题目:透皮吸收剂的基本组成主要由(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附层)和(防粘层或保护层)。
题目:液体剂型蛋白质类药物常加入的稳定剂有(缓冲液)、(表面活性剂)、(糖和多元醇)、(盐类)、(聚乙二醇类)、(大分子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等。
第 13 章题目: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学 )三方面。
题目:pH的调节要同时考虑(稳定性)、(溶解度)和(药效)三个方面。
题目: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第 14 章题目:药物制剂配伍的目的是 提高疗效 、 减少毒副作用 、 扩大抗菌范围 ,为了预防或治疗合并症等而加用其他药物。
题目:固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主要表现为(润湿与液化)、(结块)、(变色)和(产生气体)。
题目:下列哪种片剂是以碳酸氢钠与枸橼酸为崩解剂( )
A. 泡腾片 B 分散片 C 缓释片 D 舌下片B. )。
C. 甲基纤维素
D. 微晶纤维素 C 乙基纤维素 D 羟丙甲基纤维素
E. )。
F. 羧甲基淀粉钠
G. 甲基纤维素
淀粉
乙基纤维素
)。
滑石粉 B 聚乙二醇 C 硬脂酸镁 D 硫酸钙
)。
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压片
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
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整粒→压片
原辅料→混合→粉碎→制软材→制粒→整粒→干燥→压片
)。A 裂片 B 松片 C 崩解迟缓
粘冲
)。
粉衣层→隔离层→色糖衣层→糖衣层→打光
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色糖衣层→打光
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色糖衣层→打光
隔离层→粉衣层→色糖衣层→糖衣层→打光
)。
糖浆和滑石粉
稍稀的糖浆
食用色素
川蜡
)。
15min
30min
45min D 60min
)。
肥皂
硫酸化物
吐温 D 季铵化物
)。
有亲水基团,无疏水基团
有疏水基团,无亲水基团
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有
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没有
)。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聚氧乙烯脂肪酸醇类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
加入助悬剂
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 制成盐类 D 应用潜溶剂
)。
低分子溶液剂 B 高分子溶液剂 C 混悬剂 D 乳剂
)?
氯化钠B 苯甲酸钠 C 氢氧化钠 D 亚硫酸钠
)。
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
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
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灭菌→质量检查→包装
药物的称量→溶解→灭菌→滤过→质量检查→包装
)?
85% B 67% C 64.7% D 100%
)。
手工法 B 干胶法 C 湿胶法 D 直接混合法
)。
乳剂液滴的分散度大
一般W/O型乳剂专供静脉注射用
乳剂的生物利用度高
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有靶向性
O/W或W/O型乳剂的关键因素是( C )。
乳化剂的HLB值
乳化剂的量
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量比
制备工艺
)。
降低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加入反絮凝剂
有适当的相比
)。
分层
絮凝 C 转相 D 破裂
)?
西黄蓍胶
海藻酸钠
硬脂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
Sto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正比( C )。
混悬微粒半径
分散介质的黏度
混悬微粒半径平方 D 混悬微粒直径
)。
溶液剂
糖浆剂
溶胶剂 D 混悬剂
)。
增大分散介质黏度
加入絮凝剂
增大分散介质的密度
尽量减少微粒半径
题目:纯化水不能作为下列哪种液体药剂的分散介质(
)。
溶液剂
醑剂
糖浆剂 D 乳剂
)。
可与水、甘油、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合
能溶解大部分有机物质和植物中的成分
乙醇与水混合可产生热效应与体积效应
含乙醇10%以上即具有防腐作用
)。
产生凝聚而沉淀
具有电泳现象
增加亲水性D 增加稳定性
)为乳化剂。
阿拉伯胶
西黄蓍胶
三乙醇胺皂
泊洛沙姆
)。
4:2:1
4:1:2 C 3:2:1 D 2:2:1
。
溶液剂 B 混悬剂 C 乳剂 D 溶胶剂
)。
鱼肝油乳
石灰搽剂
胃蛋白酶合剂
硼酸甘油
助悬剂
润湿剂 C 絮凝剂 D 等渗调节剂
)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15,常为o/w型乳化剂
司盘80,HLB4.3,常为w/o型乳化剂
吐温80,HLB15,常为o/w型乳化剂D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15,常为增溶剂
)。
转相 B 破裂 C 酸败 D 分层
)。
低于CMC B 高于CMC C 等于CMC D 与CMC无关
)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B 阳离子型C 非离子型D 两性离子型
)。
吸收快,分剂量方便,给药途径广泛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故物理化学稳定性好
液体制剂可以减少胃肠道刺激D 液体制剂贮运不方便
)。
(非离子型)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可用下列公式计算HLBAB=(HLB*WA+HLB*WB)/(WA+WB)
乳化膜有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固体微粒膜三种
乳剂分层是由两相密度差引起,絮凝由动电位的改变引起
乳剂中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愈大则乳剂稳定
)。
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D 非离子型E离子型
)。
增溶
防腐
乳化 D 助溶
)。
助溶剂
增溶剂 C 消毒剂 D 潜溶剂
)。
助溶剂和增溶剂 B 增溶剂和消毒剂 C 助溶剂和稳定剂 D 极性溶剂
)。
助溶剂
增溶剂
乳化剂 D 分散剂
)。
溶解度 B 稳定性 C 润湿性 D 溶解速度
)。
水 B 丙二醇 C 甘油 D 液体石蜡
)。
硫酸化物
聚山梨酯类
季铵盐类
脂肪酸山梨坦类
W/O型乳剂的乳化剂的HLB值是( B )。
HLB值在1~3
HLB值在3~8 C HLB值在7~15 D HLB值在9~13
)。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有影响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可发生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大
表面活性剂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或粘膜损伤
O/W或W/O型乳剂的决定因素是(C )。
乳化剂的HLB值
乳化剂的量
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量比
制备工艺
)。
单分子乳化膜 B 多分子乳化膜 C 固体粉末乳化膜D 复合凝聚膜
)。
题目解答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