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是指保证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服务者都是真实声称者,防止冒充和重放的攻击。A. 不可抵赖性B. 可控性C. 可认证性D. 可审查性
【单选题】()是指保证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服务者都是真实声称者,防止冒充和重放的攻击。
A. 不可抵赖性
B. 可控性
C. 可认证性
D. 可审查性
题目解答
答案
C. 可认证性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核心在于理解不同安全属性的定义及其应用场景。题目要求识别能够防止冒充和重放攻击的安全属性,需明确各选项的核心功能:
- 不可抵赖性侧重行为确认,防止否认;
- 可控性关注信息传播权限;
- 可认证性直接关联身份验证,确保通信双方真实身份;
- 可审查性用于事后追溯,而非实时防护。
破题关键在于抓住“冒充”和“重放”这两个关键词,明确需通过身份验证机制实现防护。
选项分析
A. 不可抵赖性
- 定义:确保发送方无法否认已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无法否认已接收的信息。
-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法律或责任认定,如电子签名。
- 与题意不符:无法直接防止冒充或重放攻击。
B. 可控性
- 定义:控制信息传播范围和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
- 应用场景:如信息加密、访问控制。
- 与题意不符:侧重信息管理,而非身份验证。
C. 可认证性
- 定义:验证通信双方的真实身份,防止冒充。
- 应用场景:身份认证(如密码、生物识别)、防止重放攻击(如一次性口令)。
- 与题意匹配:直接解决题目中的核心需求。
D. 可审查性
- 定义:记录信息活动,便于事后审查。
- 应用场景:日志审计、行为追踪。
- 与题意不符:属于事后措施,无法实时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