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标采购和在线采购是企业统一采购的两种主要方式。 9.( )采购是企业向供应商获取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商业行为,但采购不是企 业物流管理的起始点。 10.( )由于精神损耗而产生的废旧物料不是回收物流的处理对象。 11.( )2001年,我国颁布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并将物流定义为物品 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2.( )物流按其在制造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采购物流、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13.( )物流中心的出现,使物流与商流统一起来。 14.( )某企业制定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因此贯穿于整个战略中的主体是 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所以可忽略服务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15.( )要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物流企业应采取全线进攻的战略。 16.( )企业制定好发展战略后就应该立即付诸于实施而不管内外部条件发 生如何变化。 17.( )高层管理人员应只注重长期规划而非客户数量等短期发展问题。 18.( )物流企业的任务陈述应包括该企业的战略目标。 19.( )物流企业的战略规划应被自觉地制定和协调,而不应该只是在日常 的经营决策中自然形成和发展。 20.( )顾客需求比产品或服务更重要。 21.( )物流活动必须确保产品或服务在顾客所需的时间可获得。 22.( )完美订货即供应商以及时和无差错的方式向顾客提供100%的存货的可能性。 23.( )物流企业战略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不断变化,因此企业战略不断改变 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 24.( )企业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优化企业战略,其物流系统必须 有系统的进行计划和设计,以寻求最有利的物流系统。 25.( )物流系统的范围可以是企业的供应链或是产品物流系统,但不可能是原材料与产品系统的综合。 26.( )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物流系统,没有一个物流系统可以适应所有 企业,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物流系统。 27.( )新建物流企业需要建立产品物流网络系统,旧的物流企业并不需要 对原来的物流网络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28.( )物流源于对军事后勤的研究,之后发展到实物配送阶段。 29.( )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型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等 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 30.( )物流管理是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方法。 31.( )物流业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所以从产业类别上属于第三产业。 32.( )物流系统按研究对象可分为企业物流(微观物流)、区域物流(中 观物流)和社会物流(宏观物流)。 33.( )物流管理是通过物流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和 控制工作。 34.( )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35.( )物流系统要素具有“效益背反”的特点。 36.( )物流企业的“效益背反”,就是指其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越好,成本就越低。 37.( )国民经济物流和回收物流都属于宏观物流。 38.( )工厂在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物资的采购、供应活动所产生的物流称为生产物流。 39.(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供应物流。 40.( )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叫废弃物流。 41.( )物流交替损益是指改变系统中的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因素,系统 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增益都将系统的其他要素产生减损作用。 42.(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领域从事的简单生产活动,流通加工不改变商品 的基本形态和功能,只是完善商品的使用功能,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 43.( )轻工业产品的特点是花色品种少而每一花色品种相对批量较大,且一般具有质量要求较高,物流费承受能力也高。所以其对物流的要求主要是物流质量,而降低成本的呼声不甚强烈。 44.( )货源提供方、运力提供方和货运中介方是会员制货运交易市场的主体。 45.(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是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46.( )流通加:工就是为了消费(或再生产)所进行的加工,与直接为消费进行的加工从目的来讲是一样的,这与一般生产没有特殊之处。 47.(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办物流企业一定会有利润。 48.( )世界各国已经建立起统一的物流定义。 49.( )物流实际上是企业运输作业和仓储作业活动的总称。 50.( )流通活动就是物流活动,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表述方法。 51.(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成本最低,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一 成不变的。 52.( )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物流 活动中的流通加工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53.( )柔性化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标准化是与现代物流追求的目 标背道而驰的。 54.( )Logistics与Physical Distribution都是指物流,其内涵与外延是相同 的。 55.( )切断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只要物流系统本身功效完备, 物流系统还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得以生存。 56.( )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资资料, 流的概念泛指物质的一切运动状态,既包括空间的位移,又包括时间的延续。物流就是物与流概念的叠加,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 57.(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是从物流管理的研究开始的。 58. ( )缺货率是指缺货发生的比率,当顾客订货时立即从库存中直接提货 的比率称为服务率,则缺货率:1-服务率,这就是效益背反的一个例子。 59.( )物流系统的目标,简称为“5S”目标。①服务(Service)目标;②快捷(Speed)目标;③节约(Space Saving)目标;④规模优化(Scale Optimization)目标;⑤库存(Stock Control)目标。 60.( )物流基础模数是物流系统规模的一个度量指标 61.( )物流系统优化的原则具体体现为7R,即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数量、 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产品、适当的顾客、适当的服务。 62.( )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要素达到最优,即可使得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 63.( )物流系统优化的原则具体体现为7R,即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数量、 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产品、适当的条件、适当的成本。 六、排序题 1.使用频率高的畅销商品流通环节,自供应商供货开始的物流流程为 ①配送②储存 ③收货 ④售货 ⑤分拣 2.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是( )。 ①供应链管理阶段 ②实物配送阶段 ③综合物流阶段 3.如果按商流与物流分离方式组织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其可能的流程顺序是 ( )。 ①客户订单 ②向客户配送产品 ③分公司汇总订单 ④工厂按订单组织生产 ⑤总公司汇总订单 ⑥产品送分公司 4.采购的一般流程为( )。 ① 发出采购订单 ②采购需求计划 ③认证供应商 ④物料入库验收 ⑤评价采购工作 5.物流部门订单处理流程为( )。 ①制单与发运 ②库存核对与加工生产 ③成交通知 ④订单审核 ⑤运输安排 ⑥客户发出订单 6.典型性的企业管理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①MRP ②CRM ③ERP ④MRP-II 7.在信息经济环境下,经济运行过程的顺序应是( )。 ①消费需求 ②生产 ③分配 ④消费 ⑤采购 8.物流系统要素集成的主要过程为( )。 ①调查和发掘物流服务要求商的物流服务需要 ②根据需要设计和规划物流集成方案 ③确定需要配置的物流要素资源 ④查定现有资源 七、简答题 1.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有哪些? 2.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4.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5.请写出物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涵义及其关系。 6.影响物流节点的选址的因素有哪些? 7.物流中心可以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8.请说明三种基本企业战略的核心与相关条件。 9,什么是SWOT分析法? 10.简述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11.供应商关系可以分成哪几类? 12.请写出生产、流通、消费、管理、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定义。
( )招标采购和在线采购是企业统一采购的两种主要方式。 9.( )采购是企业向供应商获取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商业行为,但采购不是企 业物流管理的起始点。 10.( )由于精神损耗而产生的废旧物料不是回收物流的处理对象。 11.( )2001年,我国颁布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并将物流定义为物品 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2.( )物流按其在制造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采购物流、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13.( )物流中心的出现,使物流与商流统一起来。 14.( )某企业制定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因此贯穿于整个战略中的主体是 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所以可忽略服务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15.( )要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物流企业应采取全线进攻的战略。 16.( )企业制定好发展战略后就应该立即付诸于实施而不管内外部条件发 生如何变化。 17.( )高层管理人员应只注重长期规划而非客户数量等短期发展问题。 18.( )物流企业的任务陈述应包括该企业的战略目标。 19.( )物流企业的战略规划应被自觉地制定和协调,而不应该只是在日常 的经营决策中自然形成和发展。 20.( )顾客需求比产品或服务更重要。 21.( )物流活动必须确保产品或服务在顾客所需的时间可获得。 22.( )完美订货即供应商以及时和无差错的方式向顾客提供100%的存货的可能性。 23.( )物流企业战略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不断变化,因此企业战略不断改变 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 24.( )企业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优化企业战略,其物流系统必须 有系统的进行计划和设计,以寻求最有利的物流系统。 25.( )物流系统的范围可以是企业的供应链或是产品物流系统,但不可能是原材料与产品系统的综合。 26.( )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物流系统,没有一个物流系统可以适应所有 企业,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物流系统。 27.( )新建物流企业需要建立产品物流网络系统,旧的物流企业并不需要 对原来的物流网络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28.( )物流源于对军事后勤的研究,之后发展到实物配送阶段。 29.( )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型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等 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 30.( )物流管理是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方法。 31.( )物流业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所以从产业类别上属于第三产业。 32.( )物流系统按研究对象可分为企业物流(微观物流)、区域物流(中 观物流)和社会物流(宏观物流)。 33.( )物流管理是通过物流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和 控制工作。 34.( )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35.( )物流系统要素具有“效益背反”的特点。 36.( )物流企业的“效益背反”,就是指其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越好,成本就越低。 37.( )国民经济物流和回收物流都属于宏观物流。 38.( )工厂在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物资的采购、供应活动所产生的物流称为生产物流。 39.(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供应物流。 40.( )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叫废弃物流。 41.( )物流交替损益是指改变系统中的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因素,系统 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增益都将系统的其他要素产生减损作用。 42.(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领域从事的简单生产活动,流通加工不改变商品 的基本形态和功能,只是完善商品的使用功能,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 43.( )轻工业产品的特点是花色品种少而每一花色品种相对批量较大,且一般具有质量要求较高,物流费承受能力也高。所以其对物流的要求主要是物流质量,而降低成本的呼声不甚强烈。 44.( )货源提供方、运力提供方和货运中介方是会员制货运交易市场的主体。 45.(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是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46.( )流通加:工就是为了消费(或再生产)所进行的加工,与直接为消费进行的加工从目的来讲是一样的,这与一般生产没有特殊之处。 47.(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办物流企业一定会有利润。 48.( )世界各国已经建立起统一的物流定义。 49.( )物流实际上是企业运输作业和仓储作业活动的总称。 50.( )流通活动就是物流活动,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表述方法。 51.(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成本最低,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一 成不变的。 52.( )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物流 活动中的流通加工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53.( )柔性化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标准化是与现代物流追求的目 标背道而驰的。 54.( )Logistics与Physical Distribution都是指物流,其内涵与外延是相同 的。 55.( )切断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只要物流系统本身功效完备, 物流系统还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得以生存。 56.( )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资资料, 流的概念泛指物质的一切运动状态,既包括空间的位移,又包括时间的延续。物流就是物与流概念的叠加,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 57.(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是从物流管理的研究开始的。 58. ( )缺货率是指缺货发生的比率,当顾客订货时立即从库存中直接提货 的比率称为服务率,则缺货率:1-服务率,这就是效益背反的一个例子。 59.( )物流系统的目标,简称为“5S”目标。①服务(Service)目标;②快捷(Speed)目标;③节约(Space Saving)目标;④规模优化(Scale Optimization)目标;⑤库存(Stock Control)目标。 60.( )物流基础模数是物流系统规模的一个度量指标 61.( )物流系统优化的原则具体体现为7R,即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数量、 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产品、适当的顾客、适当的服务。 62.( )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要素达到最优,即可使得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 63.( )物流系统优化的原则具体体现为7R,即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数量、 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产品、适当的条件、适当的成本。 六、排序题 1.使用频率高的畅销商品流通环节,自供应商供货开始的物流流程为 ①配送②储存 ③收货 ④售货 ⑤分拣 2.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是( )。 ①供应链管理阶段 ②实物配送阶段 ③综合物流阶段 3.如果按商流与物流分离方式组织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其可能的流程顺序是 ( )。 ①客户订单 ②向客户配送产品 ③分公司汇总订单 ④工厂按订单组织生产 ⑤总公司汇总订单 ⑥产品送分公司 4.采购的一般流程为( )。 ① 发出采购订单 ②采购需求计划 ③认证供应商 ④物料入库验收 ⑤评价采购工作 5.物流部门订单处理流程为( )。 ①制单与发运 ②库存核对与加工生产 ③成交通知 ④订单审核 ⑤运输安排 ⑥客户发出订单 6.典型性的企业管理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①MRP ②CRM ③ERP ④MRP-II 7.在信息经济环境下,经济运行过程的顺序应是( )。 ①消费需求 ②生产 ③分配 ④消费 ⑤采购 8.物流系统要素集成的主要过程为( )。 ①调查和发掘物流服务要求商的物流服务需要 ②根据需要设计和规划物流集成方案 ③确定需要配置的物流要素资源 ④查定现有资源 七、简答题 1.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有哪些? 2.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4.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5.请写出物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涵义及其关系。 6.影响物流节点的选址的因素有哪些? 7.物流中心可以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8.请说明三种基本企业战略的核心与相关条件。 9,什么是SWOT分析法? 10.简述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11.供应商关系可以分成哪几类? 12.请写出生产、流通、消费、管理、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定义。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一、名词解释 1.物品—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 2.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 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活动—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 4.物流网络—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 5.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6.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7.物流单证—物流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单据、票据、凭证的总称。 8.物流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 期联合与合作。 9.供应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 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10.生产物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 部的实体流动。 11.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 体流动。 12.回收物流—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 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13.废弃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 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14.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15.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16.社会物流—企业外部的物流活动的总称。 17.军事物流—用于满足军队平时与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 18.国际物流—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 19.定制物流—根据用户的特定要求而为其专门设计的物流服务模式。 20.虚拟物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 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方式。 21.增值物流服务—在完成物流基本功能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的各种延 伸业务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5.A 6.A 7.B 8.B 9.A 10.D 11.C 12.B 13.D 14.A 15.B 16.B 17.C 18.C 19.B 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BD 5.ABCD 6.ABDE 7.ABCD 8.ABC 9.ABD 10.ABCDE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 15.ABCD 16.ABC 17.ABCD 18.ABCDE 19.ABDE 20.AB 21.ABCD 22.ABC 23.ABCD 24.ABD 25.ABCDE 26.AC 27.ABCDE 28.ACD 29.AB 30.AD 31.ABCDE 32.ACDE 33.ABD 34.ACD 35.ABCD 36.ABCDE 四、填空题 1.商品的暂时储存地点 2.时间间隔 3.物流作业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 4.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 5.一般要素 6.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目标积聚战略 7.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 8.信息,自动,智能,柔性,网络 9.服务目标,快捷目标,节约目标,规模优化目标,库存控制目标 10.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工作质量 11.企业物流 12.商品搬运损坏 13.系统 14.订货件数Entry、货品种类Item、数量Quantity 15.要求不稳定、供应不稳定、完货周期不稳定 16.企业经营 17.发票检查 18.企业物流不是生产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物流是个大规模的规模物流 19.不是 20.期量标准是生产物流计划的依据 21.安全在制品 22.层次分析法 23.量本利分析 24.不断减少物流活动成本项目 25.不断减少物流活动成本项目 26.策略层面 27.物流处理功能、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 28.缺点利率法、因素分析法、权值分析法、成本比较法 29.大货架所占地面面积百分比、减少货架间通道的数量、减少通道的宽度 五、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六、排序题 1.③—②—⑤—①—④ 2.②—③—① 3.①—③—⑤—④—⑥—② 4.②—③—①—④—⑤ 5.⑥—④—③—②—①—⑤ 6.①—④—③—② 7.①—⑤—②—③—④ 8.①—④—③—② 七、简答题 1.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有哪些? (1)物流系统各组成要素间具有良好协调性; (2)各要素之间的交换价值可以促进系统整体的工作的绩效; (3)要素并不要求个体上达到最佳或最优设计,而关键在于组成物流系统的 要素之间综合关系。 2.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2)现代物流着重的是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 (3)现代物流管理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4)现代物流管理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 (5)现代物流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满足市场实际需要的商品供应体系; (6)现代物流是对商品运动的一元化管理。 3.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1)人力资源:系统的核心要素 (2)资金要素 (3)功能要素 (4)物流设施 (5)物流设备 (6)组织与管理 (7)物流信息系统 4.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1)最小总成本策略 (2)最高顾客服务策略 (3)最大利润策略 (4)最大竞争策略 5.请写出物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涵义及其关系。 结构的涵义: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的内在表现 形式; 功能的涵义: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 功效; 两者的关系: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改变结构就能改变功 能。 6. 影响物流节点的选址的因素有哪些? ①自然环境因素:气象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 ②经营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商品特性、物流费用、服务水平; ③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公共设施状况; ④其他方面因素: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周边状况。 7.物流中心可以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一般来说,物流中心可以具备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功 能、配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等7大基本功能(也可认为有6 大基本功能,而把流通加工作为一种延伸功能)。 8.请说明3种基本企业战略的核心与相关条件。 (1)总成本领先战略 战略核心: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相关条件:具备相对高的市场份额或其他优势。 (2)标新立异战略(差异化) 战备核心:在全产业范围内形成一种独特性。 相关条件: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在 各方面都标新立异,可能与争取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矛盾,但不绝对是 这样。 (3)目标集聚战略 战略核心: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细分到一个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 相关条件:公司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个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内竞争的竞争对手。 9.什么是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4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 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 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 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 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10.简述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1)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活动全球化; (2)国际贸易、制造业与商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3)中国第三方物流呈现巨大商机与良好前景; (4)微观经济发展态势——企业规模两极化; (5)商业发展的态势——商品分销体系统扁平化; (6)物流业务需求在质量上的深刻变化。 11.供应商关系可以分成哪几类? (1)短期目标型:主要特征是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交易关系,即买卖关系; (2)长期目标型:特征是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3)渗透型:其管理思想是把对方公司看成自己公司的延伸,是自己的一部分; (4)联盟型:特点是从更长的纵向链条管理成员之间的关系; (5)纵向集成型:把供应链上的成员整合起来,但各成员是具有决策权独立的企业。 12.请写出生产、流通、消费、管理、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定义。 生产: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使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创造出适合于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联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消费: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 管理:人们按某些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设备、资金、时间、信息等)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以收到预期效果的各种活动。 计划:事先确定目标和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的管理活动。计划是管理的核心,是一切活动的依据。 组织:通过任务结构和权力关系的设计来实现计划目标的管理活动。组织是达到目标、完成计划的保证。 协调:对人们的活动加以统一和调节,以减少相互关系上的不和谐。 控制:按计划指标监视实际过程,发现实际结果与计划结果发生偏差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达到计划目标的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