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目】选择题4.1原子吸收光谱是(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时对光选择性吸收产生的;(B)基态原子吸收了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后又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C)分子的电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D)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4.2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在产生原理上的共同点是(A)辐射能与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辐射(C)辐射能与原子内层电子产生的跃迁D)电能、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4.3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光源的作用是(A)提供样品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产生紫外光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4.4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A)火焰;(B)空心阴极灯;(C)氙灯(D)交流电弧4.5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A)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4.6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下列哪种火焰组成的温度最高(A)空气-乙炔;(B)空气-煤气;(C)N2O-乙炔(D)空气-氢气4.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火焰原子化器与石墨炉原子化器相比较,应该是(A)灵敏度要高,检出限却低B)灵敏度要高,检出限也低;(C)灵敏度要低,检出限却高D)灵敏度要低,检出限也低。4.8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中,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光源发射线要比吸收线窄得多;(B)光源发射线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C)吸收线要比光源发射线窄得多D)单色器必须有很高的分辨率。4.9质量浓度为0.100ug+mL-的Mg在某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时,得吸光度为0.178,结果表明该元素在此条件下的特征浓度(μg·mL)为(A)0.0000783;(B)0.562(C)0.00247(D)0.007834.10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若基体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的方法是(A)工作曲线法:(B)内标法(C)标准加入法(D)间接测定法4.11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A)自然变宽;(B)斯塔克变宽:(C)洛伦茨变宽;(D)多普勒变宽。4.12在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多利用氘灯或塞曼效应进行背景扣除,扣除的背景主要是(A)原子化器中分子对共振线的吸收;B)原子化器中干扰原子对共报线的吸收;(C)空心阴极灯发出的非吸收线的辐射(D)火焰发射干扰。4.13原子吸收光谱中,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元素谱线宽度与原子化器中该元素吸收线的宽度相比(A)更窄B)更宽;C)相等;(D)不确定
【题目】选择题4.1原子吸收光谱是(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时对光选择性吸收产生的;(B)基态原子吸收了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后又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C)分子的电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D)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4.2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在产生原理上的共同点是(A)辐射能与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辐射(C)辐射能与原子内层电子产生的跃迁D)电能、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4.3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光源的作用是(A)提供样品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产生紫外光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4.4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A)火焰;(B)空心阴极灯;(C)氙灯(D)交流电弧4.5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A)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4.6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下列哪种火焰组成的温度最高(A)空气-乙炔;(B)空气-煤气;(C)N2O-乙炔(D)空气-氢气4.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火焰原子化器与石墨炉原子化器相比较,应该是(A)灵敏度要高,检出限却低B)灵敏度要高,检出限也低;(C)灵敏度要低,检出限却高D)灵敏度要低,检出限也低。4.8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中,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光源发射线要比吸收线窄得多;(B)光源发射线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C)吸收线要比光源发射线窄得多D)单色器必须有很高的分辨率。4.9质量浓度为0.100ug+mL-的Mg在某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时,得吸光度为0.178,结果表明该元素在此条件下的特征浓度(μg·mL)为(A)0.0000783;(B)0.562(C)0.00247(D)0.007834.10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若基体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的方法是(A)工作曲线法:(B)内标法(C)标准加入法(D)间接测定法4.11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A)自然变宽;(B)斯塔克变宽:(C)洛伦茨变宽;(D)多普勒变宽。4.12在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多利用氘灯或塞曼效应进行背景扣除,扣除的背景主要是(A)原子化器中分子对共振线的吸收;B)原子化器中干扰原子对共报线的吸收;(C)空心阴极灯发出的非吸收线的辐射(D)火焰发射干扰。4.13原子吸收光谱中,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元素谱线宽度与原子化器中该元素吸收线的宽度相比(A)更窄B)更宽;C)相等;(D)不确定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4.1 D 4.2 A 4.3 C 4.4 B 4.5 A 4.6 C 4.7 C 4.8 A4.9 C 4.10 C 4.11 D 4.12 A4.13 A
解析
原子吸收光谱核心知识点梳理
- 原子吸收光谱的定义: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与分子振动无关。
- 光源作用:空心阴极灯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 原子化器功能: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 特征浓度计算:特征浓度=1%吸收对应的浓度(0.01/A)。
- 背景扣除原理:扣除分子吸收或散射光,常用氘灯或塞曼效应。
4.1
原子吸收光谱的定义
- 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D选项正确)。
- 其余选项涉及分子振动、荧光发射或激发态返回基态,均不符合定义。
4.2
原子吸收与荧光光谱的共同点
- 均涉及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与辐射能的相互作用(A选项正确)。
- 荧光光谱是激发态原子跃迁发光,但原理基础相同。
4.3
光源作用
- 空心阴极灯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C选项正确)。
- 其余选项混淆了原子化器、激发能或散射光的作用。
4.4
常用光源
- 空心阴极灯(B选项)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标准光源,发射强度高且线窄。
4.5
原子化器功能
- 将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A选项正确)。
- 激发态原子或离子化是其他过程,与原子化器无关。
4.6
火焰温度比较
- N₂O-乙炔火焰温度最高(C选项),常用于难熔元素。
4.7
原子化器灵敏度比较
- 石墨炉原子化器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C选项正确)。
- 火焰法灵敏度较低,但适合批量分析。
4.8
峰值吸收条件
- 光源发射线比吸收线窄得多(A选项),确保选择性吸收。
4.9
特征浓度计算
- 特征浓度=0.01/吸光度=0.01/0.178≈0.0562(C选项正确,实际计算需四舍五入)。
4.10
复杂基体分析方法
- 标准加入法(C选项)可消除基体干扰,适合低含量样品。
4.11
多普勒变宽
- 由原子热运动导致(D选项),与光波频率变化有关。
4.12
背景扣除对象
- 扣除分子吸收(A选项),如原子化器中分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4.13
谱线宽度比较
- 空心阴极灯发射线更窄(A选项),吸收线受热运动展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