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非法占有、故意占用、隐匿、毁弃、损坏公私财物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含义上处分;盗窃公私财物的重警告(含)以上处分;诈骗、抢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比照盗窃()A. 合理B. 不处理C. 从轻处理D. 从重处理
非法占有、故意占用、隐匿、毁弃、损坏公私财物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含义上处分;盗窃公私财物的重警告(含)以上处分;诈骗、抢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比照盗窃()
A. 合理
B. 不处理
C. 从轻处理
D. 从重处理
题目解答
答案
D. 从重处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不同违法行为对应的纪律处分标准的理解。关键在于明确诈骗、抢夺、敲诈勒索与盗窃在性质上的区别,以及对应的处罚力度差异。需要结合行为手段的恶劣程度和对被害人的伤害来判断处罚原则。
- 
行为性质对比
- 盗窃:通过秘密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属于被动获取。
 - 诈骗、抢夺、敲诈勒索:均为主动且具有强制性或欺骗性,对被害人的人身或心理伤害更大,社会危害性更高。
 
 - 
处罚逻辑
题干明确将诈骗等行为“比照盗窃处理”,但结合行为性质更恶劣的特点,需进一步判断处罚是否应从重。根据常规逻辑,手段更恶劣的行为应加重处罚。 - 
选项分析
- D. 从重处理:符合“手段更恶劣→处罚更重”的逻辑,正确。
 - 其余选项(合理、不处理、从轻)均与行为性质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