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多选题】如何防范“冒充熟人”诈骗?A. 直接转账给声称急需钱的“同学”;B. 通过视频通话或当面确认身份;C. 检查对方社交账号是否异常(如新注册);D. 忽略陌生号码发送的“换号通知”;E. 汇款前用旧存号码联系本人核实;
【多选题】如何防范“冒充熟人”诈骗? A. 直接转账给声称急需钱的“同学”; B. 通过视频通话或当面确认身份; C. 检查对方社交账号是否异常(如新注册); D. 忽略陌生号码发送的“换号通知”; E. 汇款前用旧存号码联系本人核实;
题目解答
答案
B;C;E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防范“冒充熟人”类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和应对策略。关键在于理解诈骗手段的常见特征,并掌握正确的核实方法。
解题核心思路:
- 识别诈骗特征:冒充熟人诈骗通常通过伪装身份、制造紧急情境(如“急需用钱”)诱导转账。
- 验证身份的可靠性:通过多渠道(如视频、旧联系方式)交叉验证对方身份,避免仅依赖单一信息。
- 警惕异常行为:注意社交账号注册时间、头像更新等细节,发现异常及时核实。
破题关键点:
- 直接转账风险高(排除A);
- 视频/当面确认更可靠(选择B);
- 新注册账号存疑(选择C);
- 忽略换号通知不可取(排除D);
- 旧号码核实是关键(选择E)。
选项分析
A. 直接转账给声称急需钱的“同学”
错误。冒充熟人诈骗常利用“紧急需求”制造心理压力,直接转账会增加被骗风险。正确做法是先核实身份。
B. 通过视频通话或当面确认身份
正确。视频通话可观察对方外貌是否与熟人一致,当面确认能彻底排除冒充可能,是最直接的验证方式。
C. 检查对方社交账号是否异常(如新注册)
正确。新注册账号可能是诈骗分子临时创建的,通过检查账号注册时间、头像完整性等细节,可发现异常线索。
D. 忽略陌生号码发送的“换号通知”
错误。若对方更换号码,应通过原有联系方式主动核实(如旧号码短信/微信),而非直接忽略,否则可能错过发现诈骗的机会。
E. 汇款前用旧存号码联系本人核实
正确。通过旧号码直接联系本人,能有效确认是否为本人操作,是双重验证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