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三维体育观是指( A )A.生物、心理、社会 B.生理、心理、文化C.竞技、娱乐、健康 D.教育、社会、生物2.国务院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时间是( A )A.1990年 B.1998年 C.1979年 D.1993年3.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是( D )A.教养功能 B.教育功能 C.美育功能 D.强身健体功能4.衡量学校体育目标完成的最终标准是( C )A.条件目标 B.过程目标 C.效果目标 D.教学目标5.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目标的载体是( C )A.教学方法 B.组织措施 C.体育教材 D.场地器材6.下列哪些是属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A )A.辅助式 B.传统式 C.现代式 D.讨论式7.下列哪种方法是发展体能的方法?( A )A.变换法 B.分解法 C.直观法 D.说明法8.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方式是指( A )A.动作 B.技巧 C.运动 D.活动9.下列哪种属于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法?( A )A.讲授法 B.直观法 C.完整法 D.分解法10.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是( A )A.突发事件处理 B.说明与榜样 C.评比与表扬 D.批评与纠错11.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是( A )A.启发诱导法 B.语言法 C.演示法 D.讲练法12.中小学体育实践课课型可分为( A )A.新授课 B.专项课 C.必修课 D.选修课13.下列哪种评价方法属体育课评价的具体方法?( B )A.讲授法 B.直观法 C.完整法 D.分解法14.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指( A )A.体育教学 B.课外活动 C.课外训练 D.课外竞赛15.下列哪种形式属于校内锻炼?( D )A.校外自我锻炼 B.家庭体育 C.社区体育 D.课间操 16.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之一是( B )A.健身性 B.基础性 C.娱乐性 D.方向性17.下列属课外运动训练原则的是( C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中力量教育原则 C.周期性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18.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是指( A )A.运动能力 B.思维能力 C.记忆能力 D.观察能力19.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特点是指( D )A.自学 B.短期培训 C.函授 D.在职性20.下列哪些规律是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 C )A.认知规律 B.社会制约性规律C.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D.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填空题21.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________的有利________或_________。2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组成。23.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__________而选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体系。24.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25.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6.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7.课堂常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三、名词解释28.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29.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30.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的教学。四、简答题31.简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答: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3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1)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3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通规律。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l)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34.简述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答: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一)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二)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四)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五、论述题35.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答:(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已经突破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其目标概括地说,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养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等。(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的能力、体育欣赏的能力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过去对体育课研究较多,对课外体育不够重视。近年来重视从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的目标出发,强调学校体育的整体性。(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教学方法向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学法”的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综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近年来引进了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法等。(六)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基本建立健全了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36.论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关系。答:三者相同之处:(1)都属学校体育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2)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需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3)都是最终指向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完成。(4)三者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三者的不同之处:主要目标或任务、要求、内容、组织形式、承受的身心负荷和效果的评价均有所不同。三者的相互关系:(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一、单项选择题1.三维体育观是指( A )A.生物、心理、社会 B.生理、心理、文化C.竞技、娱乐、健康 D.教育、社会、生物2.国务院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时间是( A )A.1990年 B.1998年 C.1979年 D.1993年3.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是( D )A.教养功能 B.教育功能 C.美育功能 D.强身健体功能4.衡量学校体育目标完成的最终标准是( C )A.条件目标 B.过程目标 C.效果目标 D.教学目标5.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目标的载体是( C )A.教学方法 B.组织措施 C.体育教材 D.场地器材6.下列哪些是属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A )A.辅助式 B.传统式 C.现代式 D.讨论式7.下列哪种方法是发展体能的方法?( A )A.变换法 B.分解法 C.直观法 D.说明法8.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方式是指( A )A.动作 B.技巧 C.运动 D.活动9.下列哪种属于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法?( A )A.讲授法 B.直观法 C.完整法 D.分解法10.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是( A )A.突发事件处理 B.说明与榜样 C.评比与表扬 D.批评与纠错11.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是( A )A.启发诱导法 B.语言法 C.演示法 D.讲练法12.中小学体育实践课课型可分为( A )A.新授课 B.专项课 C.必修课 D.选修课13.下列哪种评价方法属体育课评价的具体方法?( B )A.讲授法 B.直观法 C.完整法 D.分解法14.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指( A )A.体育教学 B.课外活动 C.课外训练 D.课外竞赛15.下列哪种形式属于校内锻炼?( D )A.校外自我锻炼 B.家庭体育 C.社区体育 D.课间操 16.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之一是( B )A.健身性 B.基础性 C.娱乐性 D.方向性17.下列属课外运动训练原则的是( C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中力量教育原则 C.周期性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18.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是指( A )A.运动能力 B.思维能力 C.记忆能力 D.观察能力19.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特点是指( D )A.自学 B.短期培训 C.函授 D.在职性20.下列哪些规律是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 C )A.认知规律 B.社会制约性规律C.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D.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填空题21.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________的有利________或_________。2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组成。23.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__________而选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体系。24.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25.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6.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7.课堂常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三、名词解释28.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29.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30.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的教学。四、简答题31.简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答: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3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1)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3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通规律。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l)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34.简述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答: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一)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二)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四)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五、论述题35.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答:(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已经突破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其目标概括地说,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养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等。(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的能力、体育欣赏的能力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过去对体育课研究较多,对课外体育不够重视。近年来重视从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的目标出发,强调学校体育的整体性。(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教学方法向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学法”的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综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近年来引进了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法等。(六)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基本建立健全了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36.论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关系。答:三者相同之处:(1)都属学校体育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2)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需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3)都是最终指向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完成。(4)三者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三者的不同之处:主要目标或任务、要求、内容、组织形式、承受的身心负荷和效果的评价均有所不同。三者的相互关系:(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题目解答
答案
发挥 作用 效能 条件目标 过程目标 效果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知识 技能 传统型 现代型 适量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健康性原则 自学法 自练法 自评法 课前常规 课中常规 课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