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带钢进入精轧机组前,用飞剪切除带钢头、尾的目的是( )。A、保证通板性 B、改善板形 C、取样检验答案: A80.>在压下量一定的条件下,轧辊( ),轧件易咬入。A、辊经大 B、转速快 C、辊经小答案: A81.>在带钢生产过程中,平整机能够( ),消除局部厚度偏差。A、改善板形 B、改善表面质量 C、改善距偏答案: A82.>热轧机组中的热卷箱设备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小带坯的头尾温差 B、存料、便于机组连续化生产 C、便于开卷轧制答案: A83.>成品产生了耳子,( )调整方法是正确的。A、调整成品进口夹板 B、减少成品前孔的压下量 C.增加成品前孔的压下量答案: C84.>若上下轧辊辊经相差较大,则轧制过程中易使该道次轧件产生( )。A、扭转 B、耳子 C、弯头答案: C85.>折叠形成的原因是( )。A、钢坯(锭)皮下气泡或非金属夹杂物轧后暴露 B、轧件冷却不当C、成品孔前某道次轧件出了耳子答案: C86.>经轧制的产品出现了耳子的缺陷,其原因( )。A、成品孔磨损 B、钢温高 C、过充满答案: C87.>在轧制生产中导卫装置或工作辊道或其他机械设备有尖角或突出部位易造成轧件的( )。A、磨损 B、耳子 C、划伤答案: C88.>型钢轧制生产中,上一道次有耳子存在,下一道次就会( )。A、裂纹 B、扭转 C、折叠答案: C89.>热轧板带钢生产过程中,出现两边浪,此时采取( )可以消除。A、加大轧辊中部凹度 B、加大压下量,减小两边辊缝 C、加大轧辊中部凸度答案: C90.>型钢表面成片或成块的凹凸不平的粗糙面,此缺陷称( )。A、压痕 B、凹坑 C、麻面答案: C91.>( )缺陷属于轧制造成的。A、偏析 B、疏松 C、折叠答案: C92.>型钢轧机是以( )命名。A、轧辊工作辊径 B、成品轧机轧辊公称直径 C、第一架轧辊公称直径答案: B93.>线材的规格是以( )来表示。A、每米单重 B、盘重 C、断面直径答案: C94.>( )是高速线材轧机最主要的工艺特点。A、控制冷[1]却 B、高速轧制 C、无扭轧制答案: B95.>热轧时,终轧温度过高,会造成 ( ),从而降低了钢的机械性能。A、使用大量的冷却水[2] B、晶粒长大 C、晶粒变小答案: B96.>断面收缩率是金属的 ( ) 指标。A、强度 B、塑性 C、成份答案: B97.>如GB/T709-2006标准的N类厚度允许偏差为±0.75mm,则B类允许偏差为 ( ) mm。A. +1.00,-0.50B. +1.20,-0.30C. +1.50,0
>在带钢进入精轧机组前,用飞剪切除带钢头、尾的目的是( )。A、保证通板性 B、改善板形 C、取样检验答案: A80.>在压下量一定的条件下,轧辊( ),轧件易咬入。A、辊经大 B、转速快 C、辊经小答案: A81.>在带钢生产过程中,平整机能够( ),消除局部厚度偏差。A、改善板形 B、改善表面质量 C、改善距偏答案: A82.>热轧机组中的热卷箱设备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小带坯的头尾温差 B、存料、便于机组连续化生产 C、便于开卷轧制答案: A83.>成品产生了耳子,( )调整方法是正确的。A、调整成品进口夹板 B、减少成品前孔的压下量 C.增加成品前孔的压下量答案: C84.>若上下轧辊辊经相差较大,则轧制过程中易使该道次轧件产生( )。A、扭转 B、耳子 C、弯头答案: C85.>折叠形成的原因是( )。A、钢坯(锭)皮下气泡或非金属夹杂物轧后暴露 B、轧件冷却不当C、成品孔前某道次轧件出了耳子答案: C86.>经轧制的产品出现了耳子的缺陷,其原因( )。A、成品孔磨损 B、钢温高 C、过充满答案: C87.>在轧制生产中导卫装置或工作辊道或其他机械设备有尖角或突出部位易造成轧件的( )。A、磨损 B、耳子 C、划伤答案: C88.>型钢轧制生产中,上一道次有耳子存在,下一道次就会( )。A、裂纹 B、扭转 C、折叠答案: C89.>热轧板带钢生产过程中,出现两边浪,此时采取( )可以消除。A、加大轧辊中部凹度 B、加大压下量,减小两边辊缝 C、加大轧辊中部凸度答案: C90.>型钢表面成片或成块的凹凸不平的粗糙面,此缺陷称( )。A、压痕 B、凹坑 C、麻面答案: C91.>( )缺陷属于轧制造成的。A、偏析 B、疏松 C、折叠答案: C92.>型钢轧机是以( )命名。A、轧辊工作辊径 B、成品轧机轧辊公称直径 C、第一架轧辊公称直径答案: B93.>线材的规格是以( )来表示。A、每米单重 B、盘重 C、断面直径答案: C94.>( )是高速线材轧机最主要的工艺特点。A、控制冷[1]却 B、高速轧制 C、无扭轧制答案: B95.>热轧时,终轧温度过高,会造成 ( ),从而降低了钢的机械性能。A、使用大量的冷却水[2] B、晶粒长大 C、晶粒变小答案: B96.>断面收缩率是金属的 ( ) 指标。A、强度 B、塑性 C、成份答案: B97.>如GB/T709-2006标准的N类厚度允许偏差为±0.75mm,则B类允许偏差为 ( ) mm。
- A. +1.00,-0.50
- B. +1.20,-0.30
- C. +1.50,0
题目解答
答案
B.+1.2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