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用虹吸管从高位槽向反应器加料,如下图所示,高位槽和反应器均与大气相通,要求料液在管内以Vm/s的速度流动(不计能量损失)。试证明高位槽的液面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出的距离h只与V有关(重力加速度g)。三-|||-高位槽-|||-T-|||-反应 器
用虹吸管从高位槽向反应器加料,如下图所示,高位槽和反应器均与大气相通,要求料液在管内以Vm/s的速度流动(不计能量损失)。试证明高位槽的液面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出的距离h只与V有关(重力加速度g)。

题目解答
答案
为了证明高位槽的液面与虹吸管出口高出的距离 ( h ) 只与流速 ( V ) 和重力加速度 ( g ) 有关,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流体静力学和伯努利方程来进行推导。
1. 基本假设
高位槽和反应器都与大气相通,因此在这两个位置的压力为大气压力。
在虹吸管内,流体以均匀速度 ( V ) 流动。
不考虑能量损失。
2. 应用伯努利方程
根据伯努利方程,在高位槽液面(点1)与虹吸管出口(点2)之间,我们可以写出如下关系:
其中:
是高位槽液面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
是虹吸管出口的压力(也等于大气压力
)。
是高位槽液面到参考平面的高度。
是虹吸管出口到参考平面的高度。
是高位槽液体的速度,通常可以视为接近于零
,因为高位槽的面积通常大于虹吸管的横截面。
是虹吸管出口处的流速 ( V )。
3. 简化伯努利方程
将上述条件代入伯努利方程:
由于两边的相同,可以消去,得:
4. 重新排列方程
将方程整理得到:
5. 定义高度差
令,则上式可简化为:
6. 消去密度
将两边除以(前提是
):
7. 解出高度差 ( h )
最终将公式整理为:
解析
步骤 1:应用伯努利方程
根据伯努利方程,在高位槽液面(点1)与虹吸管出口(点2)之间,我们可以写出如下关系:
\[ P_1 + \rho g z_1 + \frac{1}{2} \rho v_1^2 = P_2 + \rho g z_2 + \frac{1}{2} \rho v_2^2 \]
其中:
- \( P_1 \) 是高位槽液面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 P_0 \))。
- \( P_2 \) 是虹吸管出口的压力(也等于大气压力 \( P_0 \))。
- \( z_1 \) 是高位槽液面到参考平面的高度。
- \( z_2 \) 是虹吸管出口到参考平面的高度。
- \( v_1 \) 是高位槽液体的速度,通常可以视为接近于零 \( (v_1 \approx 0) \),因为高位槽的面积通常大于虹吸管的横截面。
- \( v_2 \) 是虹吸管出口处的流速 \( V \)。
步骤 2:简化伯努利方程
将上述条件代入伯努利方程:
\[ P_0 + \rho g z_1 + 0 = P_0 + \rho g z_2 + \frac{1}{2} \rho V^2 \]
由于两边的 \( P_0 \) 相同,可以消去,得:
\[ \rho g z_1 = \rho g z_2 + \frac{1}{2} \rho V^2 \]
步骤 3:重新排列方程
将方程整理得到:
\[ \rho g (z_1 - z_2) = \frac{1}{2} \rho V^2 \]
步骤 4:定义高度差
令 \( h = z_1 - z_2 \),则上式可简化为:
\[ \rho g h = \frac{1}{2} \rho V^2 \]
步骤 5:消去密度 \( \rho \)
将两边除以 \( \rho \)(前提是 \( \rho \neq 0 \)):
\[ g h = \frac{1}{2} V^2 \]
步骤 6:解出高度差 \( h \)
最终将公式整理为:
\[ h = \frac{V^2}{2g} \]
根据伯努利方程,在高位槽液面(点1)与虹吸管出口(点2)之间,我们可以写出如下关系:
\[ P_1 + \rho g z_1 + \frac{1}{2} \rho v_1^2 = P_2 + \rho g z_2 + \frac{1}{2} \rho v_2^2 \]
其中:
- \( P_1 \) 是高位槽液面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 P_0 \))。
- \( P_2 \) 是虹吸管出口的压力(也等于大气压力 \( P_0 \))。
- \( z_1 \) 是高位槽液面到参考平面的高度。
- \( z_2 \) 是虹吸管出口到参考平面的高度。
- \( v_1 \) 是高位槽液体的速度,通常可以视为接近于零 \( (v_1 \approx 0) \),因为高位槽的面积通常大于虹吸管的横截面。
- \( v_2 \) 是虹吸管出口处的流速 \( V \)。
步骤 2:简化伯努利方程
将上述条件代入伯努利方程:
\[ P_0 + \rho g z_1 + 0 = P_0 + \rho g z_2 + \frac{1}{2} \rho V^2 \]
由于两边的 \( P_0 \) 相同,可以消去,得:
\[ \rho g z_1 = \rho g z_2 + \frac{1}{2} \rho V^2 \]
步骤 3:重新排列方程
将方程整理得到:
\[ \rho g (z_1 - z_2) = \frac{1}{2} \rho V^2 \]
步骤 4:定义高度差
令 \( h = z_1 - z_2 \),则上式可简化为:
\[ \rho g h = \frac{1}{2} \rho V^2 \]
步骤 5:消去密度 \( \rho \)
将两边除以 \( \rho \)(前提是 \( \rho \neq 0 \)):
\[ g h = \frac{1}{2} V^2 \]
步骤 6:解出高度差 \( h \)
最终将公式整理为:
\[ h = \frac{V^2}{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