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实际经验证明,对粒度分布范围较宽,物流密度较高的大容量煤流采样时,如切割器开口尺寸为煤标称最大粒度的3倍以上,则切割器速度在()m/s以下不会导致实质性偏倚。 A. 35;B. 10;C. 1.5;D. 20;
实际经验证明,对粒度分布范围较宽,物流密度较高的大容量煤流采样时,如切割器开口尺寸为煤标称最大粒度的3倍以上,则切割器速度在()m/s以下不会导致实质性偏倚。
- A. 35;
- B. 10;
- C. 1.5;
- D. 20;
题目解答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煤流采样中切割器速度的合理范围,需结合粒度分布、物流密度与采样设备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关键点在于理解切割器开口尺寸与标称最大粒度的比例对速度限制的影响。当开口尺寸足够大(超过3倍最大粒度)时,切割器速度若过高可能导致颗粒物流动不均,产生采样偏差。需根据经验数据或行业标准判断安全速度上限。
核心思路
- 开口尺寸与粒度关系:切割器开口为标称最大粒度的3倍以上,可减少颗粒卡阻或偏析风险。
- 速度影响机制:速度过高会导致大颗粒因惯性偏离原有轨迹,影响采样代表性。
- 经验阈值:行业实践表明,此时切割器速度若低于1.5 m/s,可有效避免实质性偏倚。
选项排除
- A. 35 m/s:远超合理范围,仅适用于极低密度物流。
- B. 10 m/s:虽较低,但未达严格条件下所需的安全阈值。
- D. 20 m/s:仍偏高,可能引发颗粒离散。
- C. 1.5 m/s:符合实际经验数据,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