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习题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金属晶格: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α-Fe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属于面心立方晶格________________基本条件:金属温度降到理论结晶温度T。以下;基本规律:当金属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时,小集团会形成晶核;晶核不断长大,当相邻晶体相互接触时,只能向尚未凝固的液体部分伸展,直至全部结晶完毕。________________提高过冷度[1]。降低浇注温度,如钢模制造以及砂模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减小晶粒。变质处理。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变质剂,如在灰口铸造中加入硅钙合金可以细化组织中的石墨。震动、搅动。对即将凝固的金属进行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和电磁搅拌。通过振动,可以使生长中的枝晶破碎,从而增加形核率减小晶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50% Ni的Cu-Ni合金铸件偏析较严重。在实际冷却过程中,由于冷速较快,使得先结晶部分含高熔点组元多,后结晶部分含低熔点组元多,因为含50% Ni的Cu-Ni合金铸件固相线与液相线范围比含90% Ni铸件宽,因此它所造成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要比含90% Ni的Cu-Ni合金铸件严重。________________共晶体结晶温度区间为零,流动性好,结晶时容易集中缩孔使铸件致密性好,同时熔点最低。________________铁素体(F):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塑性、韧性好,强度、硬度低。奥氏体(A):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塑性好,硬度较低,变形抗力低。渗碳体(Fe3C):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金属化合物,硬度高,强度低,塑性韧性接近于零。珠光体(P):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较差。莱氏体(Le):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硬度较大,塑性差。变态莱氏体(Le’):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脆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根据Fe-Fe3C相图,低碳钢的含碳量比高碳钢低,其平衡组织中铁素体量相对较多,而Fe3C相对较少。铁素体是一种塑性好的相,而Fe3C又硬又脆,因此低碳钢具有较好的塑性,而高碳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硬度。(2)含碳量0.8﹪的碳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珠光体,珠光体在平衡的组织组成物中的强度几乎是最高的。根据Fe-Fe3C相图,室温时,含碳量从0.8﹪增至1.2﹪时,碳钢的原奥氏体晶界将形成完整的网状Fe3CⅡ,即含碳量1.2﹪的碳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P+完整的网状Fe3CⅡ。完整的网状Fe3CⅡ降低了珠光体P各领域之间结合力,使强度下降,所以在平衡条件下含碳量0.8﹪的碳钢的强度高于含碳量1.2﹪的碳钢的强度。(3)根据Fe-Fe3C相图,含碳量0.4﹪的碳钢高温时可获单相奥氏体组织,其强度低,塑性好,可以锻造;而含碳量4﹪的生铁不论在高温下或在室温下,都含有大量的基体相Fe3C,Fe3C硬而脆,无塑性,所以含碳量4﹪的生铁不能锻造;含碳量4﹪的生铁接近共晶成分。共晶体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的铸造性能最好,这是因为它在恒温下结晶(即结晶温度区间为零),没有偏析,流动性好,结晶时容易形成集中缩孔,铸件的致密性好,同时熔点又最低。因此含碳量4﹪的生铁只能适宜铸造成形。(4)根据Fe-Fe3C相图,低碳钢铁丝和高碳钢钢丝绳(用60、65、70、75等)的平衡组织均为F+P组织。但低碳钢铁丝的含碳量比高碳钢钢丝绳(用60、65、70、75等亚共析高碳钢)低,因此低碳钢铁丝中塑性较好的先析F组织相对亚共析高碳钢钢丝绳多,而亚共析高碳钢钢丝绳中强度较高P体组织相对低碳钢铁丝多。这使得低碳钢铁丝具有较好的塑性和低的塑性变形抗力,可用于绑扎物体,而高碳钢钢丝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但足够防止脆断的塑性,可用作起重机[2]吊重物用的钢丝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235-A·F:屈服强度为235MPa,质量等级为A的沸腾钢。45:含碳量为0.45%的普通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45Mn:含碳量为0.45%的较高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T12:含碳量为1.2%的优质碳素工具钢。T12A:含碳量为1.2%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ZG200-400:最低屈服强度为200MPa,最低抗拉强度为400MPa的碳素铸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P是会使钢在室温下塑性急剧下降,脆性增加,特别是在低温时更加严重,使产生冷脆;②S以FeS形式存在钢中,使钢塑性变差。硫含量越多,钢脆性越大。特别是FeS与Fe形成低熔点共晶体分布于晶界上,在1000℃-1200℃进行热加工时,共晶体融化,刚才变脆,沿晶界开裂,产生热脆现象。________________①强度高:晶粒越细,不仅晶界总面积越大,而且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尾箱的晶粒越多,因此对塑性变形抵抗力越大,则强度越高。②塑性、韧性好:晶粒越细,单位面积中的晶粒越多,金属的总变形量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中去,使得变形均匀。同时减少了应力集中,也能有效阻碍裂纹扩展,因此塑性好。________________①加工硬化: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②利:可利用加工硬化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有利于金属进行均匀的塑性变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属零件和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弊:使金属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加,给金属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例如,钢丝在冷拉过程中会越拉越硬,以至于再拉就会断裂。________________①正火比退火冷却速度快,不仅获得片层距较小的珠光体,而且发生伪共析转变,时组织中的珠光体数量增多,使中低碳钢正火后的强度硬度韧性均比退火后高,而且塑性也不降低。②对于中低碳钢一般选择正火,对于高碳钢和中碳以上合金钢一般选择退火。________________①回火[3]目的:降低火消除淬火的应力和脆性,防工件进一步变形或开裂;稳定组织,以稳定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获得工件所需的组织和性能。②低温回火: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主要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前提下,减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提高韧性。主要处理各种中、高碳钢的各种工模具、机械零件,如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滚动轴承以及渗碳、碳氮共渗和表面淬火的零件。中温回火:回火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目的是获得高屈强比,弹性极限和高韧性。主要用于弹簧和热作模具的热处理。高温回火: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目的是获得一定强度、硬度与良好塑性、韧性相配合的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连接件和传动件,如连杆[4]、螺栓、齿轮及轴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恢复钢的塑性。铁素体变成细小的等轴晶粒,而渗碳体组织几乎不变。去应力退火。目的消除内应力。组织没有明显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球化退火。获得球状P,从而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避免网状Fe3C和片状Fe3C容易引起的淬火变形和开裂,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②淬火和低温回火。为了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高碳M,消除淬性和淬火应力,并稳定组织和无火状态。(2)T10车刀的淬火温度为780℃,冷却介质[5]为水;回火温度为150℃-250℃。(3)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大致的硬度为60HRC。________________①基本过程:分解、吸收、扩散。②渗碳:使机械零件表面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而心部具有较高塑性、韧性和足够强度。渗氮:为了获得表面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强度或提高零件抗腐蚀性能。碳氮共渗:提高工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
工程材料习题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金属晶格: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________________
基本条件:金属温度降到理论结晶温度T。以下;
基本规律:当金属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时,小集团会形成晶核;晶核不断长大,当相邻晶体相互接触时,只能向尚未凝固的液体部分伸展,直至全部结晶完毕。
________________
提高过冷度[1]。降低浇注温度,如钢模制造以及砂模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减小晶粒。
变质处理。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变质剂,如在灰口铸造中加入硅钙合金可以细化组织中的石墨。
震动、搅动。对即将凝固的金属进行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和电磁搅拌。通过振动,可以使生长中的枝晶破碎,从而增加形核率减小晶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50% Ni的Cu-Ni合金铸件偏析较严重。在实际冷却过程中,由于冷速较快,使得先结晶部分含高熔点组元多,后结晶部分含低熔点组元多,因为含50% Ni的Cu-Ni合金铸件固相线与液相线范围比含90% Ni铸件宽,因此它所造成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要比含90% Ni的Cu-Ni合金铸件严重。
________________
共晶体结晶温度区间为零,流动性好,结晶时容易集中缩孔使铸件致密性好,同时熔点最低。
________________
铁素体(F):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塑性、韧性好,强度、硬度低。
奥氏体(A):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塑性好,硬度较低,变形抗力低。渗碳体(Fe3C):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金属化合物,硬度高,强度低,塑性韧性接近于零。珠光体(P):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较差。莱氏体(Le):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硬度较大,塑性差。
变态莱氏体(Le’):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脆而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Fe-Fe3C相图,低碳钢的含碳量比高碳钢低,其平衡组织中铁素体量相对较多,而Fe3C相对较少。铁素体是一种塑性好的相,而Fe3C又硬又脆,因此低碳钢具有较好的塑性,而高碳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硬度。
(2)含碳量0.8﹪的碳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珠光体,珠光体在平衡的组织组成物中的强度几乎是最高的。根据Fe-Fe3C相图,室温时,含碳量从0.8﹪增至1.2﹪时,碳钢的原奥氏体晶界将形成完整的网状Fe3CⅡ,即含碳量1.2﹪的碳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P+完整的网状Fe3CⅡ。完整的网状Fe3CⅡ降低了珠光体P各领域之间结合力,使强度下降,所以在平衡条件下含碳量0.8﹪的碳钢的强度高于含碳量1.2﹪的碳钢的强度。
(3)根据Fe-Fe3C相图,含碳量0.4﹪的碳钢高温时可获单相奥氏体组织,其强度低,塑性好,可以锻造;
而含碳量4﹪的生铁不论在高温下或在室温下,都含有大量的基体相Fe3C,Fe3C硬而脆,无塑性,所以含碳量4﹪的生铁不能锻造;
含碳量4﹪的生铁接近共晶成分。共晶体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的铸造性能最好,这是因为它在恒温下结晶(即结晶温度区间为零),没有偏析,流动性好,结晶时容易形成集中缩孔,铸件的致密性好,同时熔点又最低。因此含碳量4﹪的生铁只能适宜铸造成形。
(4)根据Fe-Fe3C相图,低碳钢铁丝和高碳钢钢丝绳(用60、65、70、75等)的平衡组织均为F+P组织。但低碳钢铁丝的含碳量比高碳钢钢丝绳(用60、65、70、75等亚共析高碳钢)低,因此低碳钢铁丝中塑性较好的先析F组织相对亚共析高碳钢钢丝绳多,而亚共析高碳钢钢丝绳中强度较高P体组织相对低碳钢铁丝多。这使得低碳钢铁丝具有较好的塑性和低的塑性变形抗力,可用于绑扎物体,而高碳钢钢丝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但足够防止脆断的塑性,可用作起重机[2]吊重物用的钢丝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235-A·F:屈服强度为235MPa,质量等级为A的沸腾钢。
45:含碳量为0.45%的普通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
45Mn:含碳量为0.45%的较高含锰量优质碳素结构钢。
T12:含碳量为1.2%的优质碳素工具钢。
T12A:含碳量为1.2%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ZG200-400:最低屈服强度为200MPa,最低抗拉强度为400MPa的碳素铸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P是会使钢在室温下塑性急剧下降,脆性增加,特别是在低温时更加严重,使产生冷脆;
②S以FeS形式存在钢中,使钢塑性变差。硫含量越多,钢脆性越大。特别是FeS与Fe形成低熔点共晶体分布于晶界上,在1000℃-1200℃进行热加工时,共晶体融化,刚才变脆,沿晶界开裂,产生热脆现象。
________________
①强度高:晶粒越细,不仅晶界总面积越大,而且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尾箱的晶粒越多,因此对塑性变形抵抗力越大,则强度越高。
②塑性、韧性好:晶粒越细,单位面积中的晶粒越多,金属的总变形量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中去,使得变形均匀。同时减少了应力集中,也能有效阻碍裂纹扩展,因此塑性好。
________________
①加工硬化: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②利:可利用加工硬化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有利于金属进行均匀的塑性变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属零件和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弊:使金属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加,给金属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例如,钢丝在冷拉过程中会越拉越硬,以至于再拉就会断裂。
________________
①正火比退火冷却速度快,不仅获得片层距较小的珠光体,而且发生伪共析转变,时组织中的珠光体数量增多,使中低碳钢正火后的强度硬度韧性均比退火后高,而且塑性也不降低。
②对于中低碳钢一般选择正火,对于高碳钢和中碳以上合金钢一般选择退火。
________________
①回火[3]目的:降低火消除淬火的应力和脆性,防工件进一步变形或开裂;稳定组织,以稳定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获得工件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②低温回火: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主要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前提下,减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提高韧性。主要处理各种中、高碳钢的各种工模具、机械零件,如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滚动轴承以及渗碳、碳氮共渗和表面淬火的零件。
中温回火:回火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目的是获得高屈强比,弹性极限和高韧性。主要用于弹簧和热作模具的热处理。
高温回火: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目的是获得一定强度、硬度与良好塑性、韧性相配合的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连接件和传动件,如连杆[4]、螺栓、齿轮及轴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恢复钢的塑性。铁素体变成细小的等轴晶粒,而渗碳体组织几乎不变。
去应力退火。目的消除内应力。组织没有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球化退火。获得球状P,从而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避免网状Fe3C和片状Fe3C容易引起的淬火变形和开裂,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②淬火和低温回火。为了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高碳M,消除淬性和淬火应力,并稳定组织和无火状态。
(2)T10车刀的淬火温度为780℃,冷却介质[5]为水;回火温度为150℃-250℃。
(3)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大致的硬度为60HRC。
________________
①基本过程:分解、吸收、扩散。
②渗碳:使机械零件表面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而心部具有较高塑性、韧性和足够强度。
渗氮:为了获得表面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强度或提高零件抗腐蚀性能。
碳氮共渗:提高工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
题目解答
答案
2-2 常见的金属晶格有哪几种?试画出它们的晶胞草图。α -Fe 和 Y-Fe 属于何种晶体结构? 2-9 结晶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基本规律是什么? 2-11 铸造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试举例说明。 3-4 有形状相同的两个 Cu-Ni 合金铸件,一个含 90 % Ni ,另一个含 50 % Ni ,铸件自然冷却后,问哪一个铸件的偏析严重? 3-7 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共晶成分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 4-1 何谓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和变态莱氏体?分别写出它们的符号和性能特点。 4-8 根据 Fe-Fe 3 C 相图,说明下列现象的原因: ( 1 )低碳钢具有较好的塑性,而高碳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硬度; ( 2 )在室温下,含碳量 0.8 %的钢的强度比含碳量 1.2 %的钢高; ( 3 )钢适宜于锻压成形,而铸铁不能锻压,只能铸造成形; ( 4 )绑扎物体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用的钢丝绳(用 60 、 65 、 70 、 75 )等钢制成。 4-12 说明下列材料牌号的含义: Q235-A · F , 45,45Mn , T12 , T12A,ZG200-400 补充题 :碳钢中的 P,S 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5-3 为什么细晶粒金属的强度高,塑性、韧性又好? 5-5 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加工硬化有什么利弊? 6-9 正火和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生产中如何选择正火和退火? 6-13 为什么淬火后的钢一般都要进行回火?按回火时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哪几种?指出各种回火后得到的组织、性能及应用范围。 6-19 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的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 1 )经冷轧后的 15 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 2 ) ZG35 (新标准牌号为 ZG270-500 )的铸造齿轮; 6-30 拟用 T10A 制造简单量具,其工艺过程为: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热处理→机械加工。 ( 1 )写出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及其作用; ( 2 )制定最终热处理工艺规范(加热温度、冷却方法); ( 3 )指出最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大致硬度。 补充题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是什么?常用化学热处理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