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试从建立连接、何时需要地址、是否独占链路、网络拥塞、数据是否会失序、端到端时延的确定性、适用的数据传输类型等多个方面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特点。
试从建立连接、何时需要地址、是否独占链路、网络拥塞、数据是否会失序、端到端时延的确定性、适用的数据传输类型等多个方面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特点。
题目解答
答案
电路交换:通信前需要建立链接;通信过程中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通信时线路上不会因为堵塞而丢失数据;数据按序到达;建立连接后通信过程中不再需要地址;端到端时延确定;适合大量实时数据的传输。 分组交换:通信前可以不建立连接;分组在链路上传输仅逐段占用经过的链路;通信是会因为网络堵塞而导致分组丢失;分组可能失序;所有分组都携带地址或相关控制信息;端到端时延不确定;适合突发数据的传输。
解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是网络通信中的两种基本交换方式,核心区别在于资源分配和传输机制。
- 电路交换:预先分配固定带宽,建立端到端物理连接,独占链路,适用于实时、连续数据传输(如电话)。
- 分组交换:按需动态分配资源,分组独立传输,共享链路,适用于突发、非实时数据传输(如互联网)。
关键对比点:连接建立、地址需求、链路独占性、拥塞与丢包、数据顺序、时延确定性、适用场景。
1. 建立连接
- 电路交换:通信前必须建立物理连接,占用固定链路。
- 分组交换:无需预先建立连接,分组独立传输。
2. 何时需要地址
- 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数据沿固定路径传输,无需地址。
- 分组交换:每个分组需携带地址或控制信息,用于逐跳路由。
3. 是否独占链路
- 电路交换:独占端到端链路,带宽固定分配。
- 分组交换:链路共享,分组动态占用链路资源。
4. 网络拥塞
- 电路交换:链路独占,不会因拥塞丢包。
- 分组交换:链路共享,可能因拥塞丢包。
5. 数据是否失序
- 电路交换:数据沿固定路径传输,严格按序到达。
- 分组交换:分组可能走不同路径,可能失序。
6. 端到端时延的确定性
- 电路交换:链路固定,时延确定。
- 分组交换:路径动态选择,时延不确定。
7. 适用数据传输类型
- 电路交换:大量实时数据(如语音、视频)。
- 分组交换:突发、非实时数据(如文件传输、网页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