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某化学小组对水进行了如下的研究:Ⅰ.水的净化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设计了如图流程:河水 静置沉淀 操作① 液体C 操作② 操作③ 蒸馏水-|||-加A物质 泥沙等固体-|||-液体D(1)流程中加入的A物质是 ____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是 ____ (填“硬水”或“软水”)。(3)操作③的名称是 ____ 。Ⅱ.水的组成河水 静置沉淀 操作① 液体C 操作② 操作③ 蒸馏水-|||-加A物质 泥沙等固体-|||-液体D【探究实验】用大塑料瓶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4)由图可知B端连接电源的 ____ 极。(5)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____ (写化学式),可以用 ____ 检验该气体。(6)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1g,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 ____ 。(7)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____ 。(8)图中a、b、c表示电解水时,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其正确的顺序是 ____ 。河水 静置沉淀 操作① 液体C 操作② 操作③ 蒸馏水-|||-加A物质 泥沙等固体-|||-液体D【实验结论】水是由 ____ 组成的。
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某化学小组对水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Ⅰ.水的净化
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设计了如图流程:

(1)流程中加入的A物质是 ____ 。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是 ____ (填“硬水”或“软水”)。
(3)操作③的名称是 ____ 。
Ⅱ.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用大塑料瓶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
(4)由图可知B端连接电源的 ____ 极。
(5)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____ (写化学式),可以用 ____ 检验该气体。
(6)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1g,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 ____ 。
(7)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____ 。
(8)图中a、b、c表示电解水时,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其正确的顺序是 ____ 。

【实验结论】水是由 ____ 组成的。
Ⅰ.水的净化
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设计了如图流程:

(1)流程中加入的A物质是 ____ 。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是 ____ (填“硬水”或“软水”)。
(3)操作③的名称是 ____ 。
Ⅱ.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用大塑料瓶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
(4)由图可知B端连接电源的 ____ 极。
(5)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____ (写化学式),可以用 ____ 检验该气体。
(6)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1g,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 ____ 。
(7)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____ 。
(8)图中a、b、c表示电解水时,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其正确的顺序是 ____ 。

【实验结论】水是由 ____ 组成的。
题目解答
答案
解:(1)流程中加入的A物质是明矾。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是硬水。
(3)操作③的名称是蒸馏。
(4)由图可知B端连接电源的负极。
(5)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
(6)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1g,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8g。
(7)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或加快电解速率等。
(8)图中a、b、c表示电解水时,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其正确的顺序是bca。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1)明矾。
(2)硬水。
(3)蒸馏。
(4)负。
(5)O2;带火星的木条。
(6)8g。
(7)增强水的导电性或加快电解速率等。
(8)bca。
【实验结论】氢元素和氧元素。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是硬水。
(3)操作③的名称是蒸馏。
(4)由图可知B端连接电源的负极。
(5)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
(6)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1g,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8g。
(7)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或加快电解速率等。
(8)图中a、b、c表示电解水时,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其正确的顺序是bca。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1)明矾。
(2)硬水。
(3)蒸馏。
(4)负。
(5)O2;带火星的木条。
(6)8g。
(7)增强水的导电性或加快电解速率等。
(8)bca。
【实验结论】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水的净化部分考查净水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和物质作用,需掌握明矾的絮凝作用、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及蒸馏的定义。
水的组成部分聚焦电解水实验,需明确电源极性与气体对应关系、气体检验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最终得出水的组成结论。
Ⅰ. 水的净化
(1)流程中加入的A物质
明矾作为絮凝剂,能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2)液体D的性质判断
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会产生较多浮渣,而软水易起泡。
(3)操作③的名称
蒸馏是通过加热和冷凝获得纯水的过程,属于净水的最高级别。
Ⅱ. 水的组成
(4)B端连接的电源极性
负极: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
(5)A端气体及检验方法
氧气(O₂)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6)气体质量计算
氢气(H₂)与氧气(O₂)的质量比为 (2×1):(16×2)=1:8,故A端气体质量为 $1 \, \text{g} \times 8 = 8 \, \text{g}$。
(7)氢氧化钠的作用
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
(8)微观示意图顺序
正确顺序为 b→c→a:水分子分解为原子(b),原子重新组合成气体分子(c),最终形成气体(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