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已知某半无限大板状铸钢件的热物性参数为:导热系数λ=46.5 (m·K), 比热容460.5 (·K), 密度ρ=7850 3,取浇铸温度为1570℃,铸型的初始温度为20℃。 用描点作图法绘出该铸件在砂型和金属型铸模(铸型壁均足够厚)中浇铸后0.02h、0.2h时刻的温度分布状况并作分析比较。铸型的有关热物性参数见表2-2。
已知某半无限大板状铸钢件的热物性参数为:导热系数λ=46.5 (m·K), 比热容460.5 (·K), 密度ρ=7850 3,取浇铸温度为1570℃,铸型的初始温度为20℃。 用描点作图法绘出该铸件在砂型和金属型铸模(铸型壁均足够厚)中浇铸后0.02h、0.2h时刻的温度分布状况并作分析比较。铸型的有关热物性参数见表2-2。
题目解答
答案
(3) 分析:采用砂型时,铸件金属的冷却速度慢,温度梯度分布平坦,与铸型界面处的温度高,而采用金属铸型时相反。原因在于砂型的蓄热系数b比金属铸型小得多。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非稳态导热中半无限大物体的温度分布特性,以及不同铸型对冷却过程的影响。关键在于理解蓄热系数(σ)对冷却速度和温度梯度的作用。
解题核心思路:
- 蓄热系数σ是材料热物性参数的综合体现(σ=ρ·c·λ),反映材料储热能力。
- 冷却速度与σ成反比:σ小的铸型(如砂型)冷却慢,温度梯度小;σ大的铸型(如金属型)冷却快,温度梯度大。
- 温度分布:砂型界面温度高、分布平缓;金属型界面温度低、分布陡峭。
破题关键点:
- 明确砂型和金属型的σ差异(砂型σ远小于金属型)。
- 结合时间因素(0.02h和0.2h)分析温度变化速率。
温度分布特性分析
- 砂型铸模:
- 低蓄热系数导致冷却速度慢,铸件与铸型间热量交换缓慢。
- 温度梯度小,温度分布曲线平缓,界面处温度较高。
- 金属型铸模:
- 高蓄热系数加速冷却,热量快速传递到铸型。
- 温度梯度大,温度分布陡峭,界面处温度较低。
时间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0.02h(较短时间):
砂型温度变化不明显,金属型已出现明显降温。 - 0.2h(较长时间):
砂型温度仍较高,金属型温度进一步下降且分布更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