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关于我国宪法的渊源,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我国的宪法渊源不包括宪法判例和国际条约B. 我国属于成文宪法国家,所以宪法典和宪法性法律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 宪法惯例虽然是宪法的渊源,但违反宪法惯例的行为,不属于违宪行为D. 宪法序言的内容,属于政治立场的表述,不是具体规定,所以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关于我国宪法的渊源,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 我国的宪法渊源不包括宪法判例和国际条约
B. 我国属于成文宪法国家,所以宪法典和宪法性法律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宪法惯例虽然是宪法的渊源,但违反宪法惯例的行为,不属于违宪行为
D. 宪法序言的内容,属于政治立场的表述,不是具体规定,所以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题目解答
答案
C. 宪法惯例虽然是宪法的渊源,但违反宪法惯例的行为,不属于违宪行为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宪法渊源的构成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涉及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国际条约等概念的辨析,以及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问题。
解题核心思路:
- 明确宪法渊源的范围:我国宪法渊源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国际条约等,但需注意不同形式的法律效力差异。
- 区分宪法性法律与普通法律:宪法性法律虽然调整宪法相关内容,但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典。
- 宪法惯例的特殊性:宪法惯例具有约束力,但违反它通常不构成违宪行为,而是可能引发政治或道德层面的争议。
- 宪法序言的法律地位:宪法序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指导原则。
破题关键点:
- 排除法:通过分析选项中明显错误的表述(如“国际条约不属于宪法渊源”“宪法性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缩小范围。
- 重点辨析宪法惯例与违宪行为的关系:明确宪法惯例的非成文性及其与法律效力的关系。
选项分析
选项A
“我国的宪法渊源不包括宪法判例和国际条约”
- 错误: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宪法判例一般不作为宪法渊源,但国际条约在经国内立法程序转化后,可成为宪法渊源的一部分(如《宪法》第67条第14款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际条约)。因此选项A错误。
选项B
“我国属于成文宪法国家,所以宪法典和宪法性法律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错误:宪法典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宪法性法律(如《选举法》《立法法》)虽然重要,其效力低于宪法典,不能等同于宪法本身。因此选项B错误。
选项C
“宪法惯例虽然是宪法的渊源,但违反宪法惯例的行为,不属于违宪行为”
- 正确:宪法惯例是不成文的宪法规范,具有约束力,但违反宪法惯例的行为通常不构成违宪(因无明确法律条文可依),可能仅引发政治或道德争议。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D
“宪法序言的内容,属于政治立场的表述,不是具体规定,所以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错误: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指导思想等,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如《宪法》第5条第3款明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因此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