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2网页恶意代码通常利用()来实现植入并进行攻击。A. U盘工具B. IE浏览器的漏洞C. 拒绝服务攻击D. 口令攻击[1]
12网页恶意代码通常利用()来实现植入并进行攻击。
A. U盘工具
B. IE浏览器的漏洞
C. 拒绝服务攻击
D. 口令攻击[1]
题目解答
答案
B. IE浏览器的漏洞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网络恶意代码传播途径的理解,特别是网页恶意代码的常见攻击方式。
解题核心思路:
网页恶意代码通常通过漏洞利用的方式传播,而非物理介质或直接攻击系统服务。需明确各选项对应的技术特点,排除干扰项。
破题关键点:
- IE浏览器漏洞(选项B)是典型传播途径,恶意代码通过浏览器漏洞在用户访问时自动植入。
- 其他选项(如U盘、拒绝服务攻击、口令攻击)与“网页恶意代码的自动植入”关联性较弱。
选项分析:
- A. U盘工具:
U盘传播属于物理介质传播,需用户主动插入设备,与“网页恶意代码通过网络传播”的特性不符。 - B. IE浏览器的漏洞:
浏览器漏洞是网页恶意代码的核心攻击入口。例如,利用未修复的IE浏览器漏洞,恶意网站可直接在用户不知情时下载并执行恶意程序。 - C.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如DDoS)旨在使目标服务不可用,不涉及恶意代码植入。 - D. 口令攻击:
口令攻击主要针对用户认证环节,窃取权限,但无法直接实现代码植入。
结论:
IE浏览器的漏洞(选项B)是网页恶意代码最直接的传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