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第九章 材料(cáiliào)的变形与再结晶习 题9-1 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1) 弹性(tánxìng)变形与塑性变形;(2) 脆性断裂与塑性断裂;(3) 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4) 热加工与冷加工;(5) 丝织构与板织构.9-2 写出面心立方金属在室温下所有(suǒyǒu)可能的滑移系统[1].9-3 比较面心立方(lìfāng)金属铝的 (111) 和 (110) 面面密度及面间距(jiān jù)大小,并说明滑移可能在哪一个面上进行.9-4 试述Zn、,α-Fe、Cu等几种金属塑性不同的原因.9-5 沿铁单晶的 [110] 方向对其施加拉力,当力的大小为50MPa时,在 (101) 面上的 [111] 方向的分切应力应为多少? 若τc=31.1MPa,外加拉应力应为多大?9-6 孪晶和滑移的变形机制有何不同?9-7 为什么晶粒大小会影响屈服强度? 经退火的纯铁当晶粒大小为16个/mm2时,σs=100 MN/mm2;而当晶粒大小为4096个/mm2时,σs=250 MN/mm2,试求晶粒大小为256个/mm2时的σs.9-8 题图9-l为一多晶体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1) 当应力达到屈服点B时,用位错理论解释所发生的现象.(2) 应力从B增加到C和D,材料发生了加工硬化,试用位措理论说明强度增加的原因.D-|||-C-|||-B-|||-A-|||-O 应变9-9 讨论金属中内应力的基本特点、成因和对金属加工、使用的影响.9-10 为什么陶瓷材料的理论与实际断裂强度的差异很大? 在什么条件下易产生沿晶脆断?如何减小这种倾向?9-11 细化晶粒可使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 (强度和塑性) 显著提高,这一结论在高温下还成立吗? 为什么?9-12 在室温下对铅板(qiān bǎn)进行弯折,越弯越硬,但如果稍隔一段时间再行弯折,铅板又像最初一样(yīyàng)柔软,这是什么(shén me)原因(yuányīn)?9-13 拉制(lā zhì)半成品铜丝的过程如题图9-2所示.试绘制不同阶段的组织和性能示意图,并加以解释.D-|||-C-|||-B-|||-A-|||-O 应变9-14 银的冷加工变形量为26%,界面能为0.4 J/m2,畸变能约为16.7 J/mol,在晶界移动形成再结晶核心时,若弓出的晶界长度为l μm,问是否符合晶界弓出生核的能量条件.
第九章 材料(cáiliào)的变形与再结晶
习 题
9-1 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1) 弹性(tánxìng)变形与塑性变形;(2) 脆性断裂与塑性断裂;(3) 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4) 热加工与冷加工;(5) 丝织构与板织构.
9-2 写出面心立方金属在室温下所有(suǒyǒu)可能的滑移系统[1].
9-3 比较面心立方(lìfāng)金属铝的 (111) 和 (110) 面面密度及面间距(jiān jù)大小,并说明滑移可能在哪一个面上进行.
9-4 试述Zn、,α-Fe、Cu等几种金属塑性不同的原因.
9-5 沿铁单晶的 [110] 方向对其施加拉力,当力的大小为50MPa时,在 (101) 面上的 [111] 方向的分切应力应为多少? 若τc=31.1MPa,外加拉应力应为多大?
9-6 孪晶和滑移的变形机制有何不同?
9-7 为什么晶粒大小会影响屈服强度? 经退火的纯铁当晶粒大小为16个/mm2时,σs=100 MN/mm2;而当晶粒大小为4096个/mm2时,σs=250 MN/mm2,试求晶粒大小为256个/mm2时的σs.
9-8 题图9-l为一多晶体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当应力达到屈服点B时,用位错理论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2) 应力从B增加到C和D,材料发生了加工硬化,试用位措理论说明强度增加的原因.

9-9 讨论金属中内应力的基本特点、成因和对金属加工、使用的影响.
9-10 为什么陶瓷材料的理论与实际断裂强度的差异很大? 在什么条件下易产生沿晶脆断?如何减小这种倾向?
9-11 细化晶粒可使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 (强度和塑性) 显著提高,这一结论在高温下还成立吗? 为什么?
9-12 在室温下对铅板(qiān bǎn)进行弯折,越弯越硬,但如果稍隔一段时间再行弯折,铅板又像最初一样(yīyàng)柔软,这是什么(shén me)原因(yuányīn)?
9-13 拉制(lā zhì)半成品铜丝的过程如题图9-2所示.试绘制不同阶段的组织和性能示意图,并加以解释.

9-14 银的冷加工变形量为26%,界面能为0.4 J/m2,畸变能约为16.7 J/mol,在晶界移动形成再结晶核心时,若弓出的晶界长度为l μm,问是否符合晶界弓出生核的能量条件.
题目解答
答案
参考答案:
2、
]、(111)[01
]、(111)[1
0]、(
11)[110]、(
11)[0
1]、(
11)[101]、(1
1)[110]、(1
1)[10
]、(1
1)[011]、(11
)[011]、(11
)[101]、(11
)[1
0]。















3、
(111)晶面面密度 

(110)晶面面密度 

所以(suǒyǐ) S(110) > S(111)
(111) 晶面面间距(jiān jù) 

(110)晶面面间距(jiān jù) 

所以(suǒyǐ) d(111) > d(110)
滑移(huá yí)可能在(111)晶面上进行。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