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2)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3)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应用:工厂静电除尘。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怎样区分胶体和溶液?提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该粒子能对光产生散射现象,所以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2.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哪些现象?提示: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随H2SO4的加入沉淀又完全溶解。3.胶体有电泳现象,所以胶体带电,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命题角度一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下列关于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胶体、溶液和悬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B.氢氧化铝胶体与氯化铝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后者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较大C.纳米级的氧化铁与水组成的分散系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D.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氯化钠一定不能制成胶体解析:选C 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A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溶液分散质的,B错误;纳米级的氧化铁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于水能形成胶体,C正确;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等,但它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将氯化钠分散在75%的乙醇中能形成胶体,D错误。2.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D.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解析:选D MgCl2溶液无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MgCl2溶液加盐酸无沉淀;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3.(2018·忻州模拟)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应用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C.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起到灭火作用D.清晨,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解析:选C 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发生了水解互相促进的反应,跟胶体的性质无关;A项,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因为豆浆是胶体,加入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制成豆腐;B项,烟尘微粒形成的分散系为气溶胶,胶粒带电,所以可以利用高压电除尘;D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命题角度二 胶体的制备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FeCl3+3H2OFe(OH)3(胶体)+3HCl(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易使胶体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2SO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2SO4会与Fe(OH)3发生反应,使沉淀溶解。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现象。
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2)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
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3)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
应用:工厂静电除尘。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怎样区分胶体和溶液?
提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该粒子能对光产生散射现象,所以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2.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提示: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随H2SO4的加入沉淀又完全溶解。
3.胶体有电泳现象,所以胶体带电,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命题角度一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关于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胶体、溶液和悬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
B.氢氧化铝胶体与氯化铝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后者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较大
C.纳米级的氧化铁与水组成的分散系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D.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氯化钠一定不能制成胶体
解析:选C 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A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溶液分散质的,B错误;纳米级的氧化铁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于水能形成胶体,C正确;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等,但它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将氯化钠分散在75%的乙醇中能形成胶体,D错误。
2.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
D.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解析:选D MgCl2溶液无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MgCl2溶液加盐酸无沉淀;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
3.(2018·忻州模拟)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应用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C.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起到灭火作用
D.清晨,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解析:选C 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发生了水解互相促进的反应,跟胶体的性质无关;A项,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因为豆浆是胶体,加入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制成豆腐;B项,烟尘微粒形成的分散系为气溶胶,胶粒带电,所以可以利用高压电除尘;D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命题角度二 胶体的制备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易使胶体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2SO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2SO4会与Fe(OH)3发生反应,使沉淀溶解。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1)丁达尔效应
(2)①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③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3)①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Fe(OH)3+3H+===Fe3++3H2O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018·四川高考)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2)(2018·安徽高考)在氢氧化铁胶体中:H+、K+、S2-、Br-能大量共存。( )
(3)(2018·山东高考)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4)(2018·重庆高考)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5)(2018·四川高考)“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6)(2018·北京高考)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 )
(7)(2018·山东高考)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
(8)(2018·福建高考)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解析:(1)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2)H+与S2-不能共存,另外Fe(OH)3胶体可氧化S2-不能共存。(4)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7)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8)依据“分散质微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答案:(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