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从动齿轮,用20CrMnTi钢制造,使用一段时间后严重磨损,齿已磨光,见图3.6.2。从齿轮A、B、C三点取样进行化学、金相和硬度分析,结果如下: A点碳含量1.0%组织 S+6 碳化物硬度30HR C-|||-B点碳含量0.8%组织S硬度26HRC-|||-C点碳含量0.2%组织 F+S 硬度86HRB A点:碳含量1.0%,组织:S+碳化物,硬度30HRC; B点:碳含量0.8%,组织:S,硬度26HRC; C点:碳含量0.2%,组织:F+S,硬度86HRB; 据查,齿轮的制造工艺是: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预冷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并且与该齿轮同批加工的其他齿轮没有这种情况。试分析该齿轮失效的原因。A点碳含量1.0%组织 S+6 碳化物硬度30HR C-|||-B点碳含量0.8%组织S硬度26HRC-|||-C点碳含量0.2%组织 F+S 硬度86HRB
一从动齿轮,用20CrMnTi钢制造,使用一段时间后严重磨损,齿已磨光,见图3.6.2。从齿轮A、B、C三点取样进行化学、金相和硬度分析,结果如下:
A点:碳含量1.0%,组织:S+碳化物,硬度30HRC;
B点:碳含量0.8%,组织:S,硬度26HRC;
C点:碳含量0.2%,组织:F+S,硬度86HRB;
据查,齿轮的制造工艺是: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预冷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并且与该齿轮同批加工的其他齿轮没有这种情况。试分析该齿轮失效的原因。
题目解答
答案
从A、B、C点的成分、组织、硬度来看,齿轮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硬度不够,渗碳层的化学成分是合理的,但组织不是淬火后的组织,说明该零件渗碳后没有进行淬火处理。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与失效分析,需结合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数据,分析齿轮磨损原因。
解题核心思路:
- 渗碳钢性能要求:渗碳层需通过淬火形成高硬度马氏体组织,基体通过调质处理获得强韧性。
- 关键矛盾点:渗碳层碳含量符合要求,但组织未见马氏体,硬度偏低,说明渗碳后未进行淬火。
- 对比同批齿轮:其他齿轮无故障,说明问题出在该齿轮的特定热处理步骤。
破题关键:通过A、B、C三点数据,判断渗碳后是否完成淬火,进而分析磨损原因。
1. 渗碳层分析(A点)
- 碳含量:1.0%(符合渗碳层高碳要求)。
- 组织:索氏体(S)+碳化物(未见马氏体),说明渗碳后未淬火。
- 硬度:30HRC(远低于马氏体应有的50HRC以上),进一步支持未淬火结论。
2. 半渗碳层分析(B点)
- 碳含量:0.8%(介于渗碳层与基体之间)。
- 组织:索氏体(S),硬度26HRC,仍为未淬火状态。
3. 基体分析(C点)
- 碳含量:0.2%(接近原始基体碳含量)。
- 组织:铁素体(F)+索氏体(S),硬度86HRB(约26HRC),表明基体未进行调质处理。
4. 工艺流程矛盾
工艺卡要求渗碳后“预冷淬火”,但实际样品组织未见马氏体,说明淬火步骤未执行或失败,导致渗碳层硬度不足,齿面磨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