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5)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有( )。A. 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将乙的一台塔吊卖给自己B. 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卖出一台塔吊,该塔吊由甲以丙的名义买入C. 代理人甲与买受人丁串通,将被代理人乙的一台塔吊低价卖给丁D. 代理人甲在被代理人乙收回代理权后,仍以乙的名义将乙的塔吊卖给戊
(2015)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有( )。
A. 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将乙的一台塔吊卖给自己
B. 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卖出一台塔吊,该塔吊由甲以丙的名义买入
C. 代理人甲与买受人丁串通,将被代理人乙的一台塔吊低价卖给丁
D. 代理人甲在被代理人乙收回代理权后,仍以乙的名义将乙的塔吊卖给戊
题目解答
答案
ABC
A. 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将乙的一台塔吊卖给自己
B. 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卖出一台塔吊,该塔吊由甲以丙的名义买入
C. 代理人甲与买受人丁串通,将被代理人乙的一台塔吊低价卖给丁
A. 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将乙的一台塔吊卖给自己
B. 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卖出一台塔吊,该塔吊由甲以丙的名义买入
C. 代理人甲与买受人丁串通,将被代理人乙的一台塔吊低价卖给丁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滥用代理权行为类型的识别能力,需准确区分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的界限。
核心思路:
- 滥用代理权的核心特征是代理人利用合法代理权从事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常见类型包括自己代理、双方代理、恶意串通。
- 无权代理则是代理权终止后仍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行为,二者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权存在但被滥用”,后者“无权而为”。
- 关键点在于判断行为是否属于代理权的不正当行使,而非代理权本身是否有效。
选项分析
A、甲以乙的名义将乙的塔吊卖给自身
- 自己代理:代理人甲同时作为交易双方(以乙名义卖出给甲自己),直接损害乙的利益。
- 结论:属于滥用代理权。
B、甲以乙的名义卖出塔吊,再以丙的名义买入
- 双方代理:甲同时代理乙(卖出方)和丙(买入方),利益冲突明显。
- 结论:属于滥用代理权。
C、甲与丁串通低价出售乙的塔吊
- 恶意串通:甲与丁合谋损害乙的利益,违反代理人忠实义务。
- 结论:属于滥用代理权。
D、甲在代理权收回后仍以乙名义卖塔吊
- 无权代理:代理权已终止,甲无权代理,属于无权行为而非滥用。
- 结论:不属于滥用代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