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机械工程材料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淬透性与淬硬性: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的深度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达到的最高硬度称为淬硬性。2相与组织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3组织应力与热应力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度差引起的r向m转变时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热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度差而引起的涨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4过热[1]与过烧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体局部融化或氧化的现象。5回火[2]脆性与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淬火钢的韧性并不总是随温度升高而提升,在某些温度范围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称为回火稳定性。6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回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马氏体将发生分解从马氏体中析出ε-碳化物(FexC),使马氏体过饱和度降低,析出的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这种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7实际晶粒度与本质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直接影响钢的性能。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8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特定介质[3]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表面热处理:指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二判断题1合金的基本相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这两者的机械混合物。(错)2实际金属是由许多位相不同的小晶粒组成的。(对)3为调整硬度,便于机械加工,低碳钢、中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在锻造后都应采用正火处理。(对)4在钢中加入多种合金元素比加入少量单一元素效果要好些,因而合金钢将向合金元素少量多元化方向发展。(对)5不论含碳量的高低,马氏体的硬度值都很高,脆性都很大。(错)6:40Cr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都比T10钢要高。(错)7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因此马氏体与转变前的奥氏体含碳量相同。(对)8铸铁中的可锻铸铁是可以在高温下进行锻造的。(错)9:45钢淬火并回火后机械性能随回火温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强度、硬度值上升。(错)10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表面到马氏体区的深度。(错)11钢的回火温度应该在Ac1以上。(错)12热处理可以改变铸铁中的石墨形态。(错)13奥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歇式固溶体。(错)14高频表面淬火只改变工件表面组织,而不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对)15过冷度[4]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小。(错)16所谓的本质细晶粒钢,是说它在任何条件下晶粒均不粗化。(错)17因为单晶体是各项异性的,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同的。(错)18钢中的杂质元素“硫”会引起钢的“冷脆”。(错)19硬度试验操作简便、迅速,不会破坏零件,根据测试的硬度值还可以估计近似的强度值,因而是生产上常用的一种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对)20.碳量低于0.25%的碳钢,退火后硬度低,切削时易粘刀并影响刀具寿命,工作表面光洁度差,所以常采用正火。(对)21三种金属晶格类型中,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排列最为紧密。(错)22金属中的固溶体一般来说塑性比较好,而金属化合物的硬度比较高。(对)23高速钢反复锻造的目的是为了锻造成型。(错)24金属发生多晶型转变时,不仅晶格要发生变化,组织与性能也要发生变化。(对)25发生过烧的工件可以通过重新加热后缓慢冷却使晶粒细化,而发生过热的工件只能报废。(错)26含Mo、W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其回火脆性倾向较小。(对)27铸钢的锻造性能比铸铁差,但常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锻造有困难、要求有较高强度和塑性并受冲击载荷、铸铁不易达到的零件。( )
机械工程材料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淬透性与淬硬性: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的深度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达到的最高硬度称为淬硬性。2相与组织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3组织应力与热应力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度差引起的r向m转变时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热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度差而引起的涨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4过热[1]与过烧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体局部融化或氧化的现象。5回火[2]脆性与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淬火钢的韧性并不总是随温度升高而提升,在某些温度范围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称为回火稳定性。6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回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马氏体将发生分解从马氏体中析出ε-碳化物(FexC),使马氏体过饱和度降低,析出的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这种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7实际晶粒度与本质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直接影响钢的性能。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8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特定介质[3]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表面热处理:指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二判断题1合金的基本相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这两者的机械混合物。(错)2实际金属是由许多位相不同的小晶粒组成的。(对)3为调整硬度,便于机械加工,低碳钢、中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在锻造后都应采用正火处理。(对)4在钢中加入多种合金元素比加入少量单一元素效果要好些,因而合金钢将向合金元素少量多元化方向发展。(对)5不论含碳量的高低,马氏体的硬度值都很高,脆性都很大。(错)6:40Cr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都比T10钢要高。(错)7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因此马氏体与转变前的奥氏体含碳量相同。(对)8铸铁中的可锻铸铁是可以在高温下进行锻造的。(错)9:45钢淬火并回火后机械性能随回火温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强度、硬度值上升。(错)10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表面到马氏体区的深度。(错)11钢的回火温度应该在Ac1以上。(错)12热处理可以改变铸铁中的石墨形态。(错)13奥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歇式固溶体。(错)14高频表面淬火只改变工件表面组织,而不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对)15过冷度[4]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小。(错)16所谓的本质细晶粒钢,是说它在任何条件下晶粒均不粗化。(错)17因为单晶体是各项异性的,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同的。(错)18钢中的杂质元素“硫”会引起钢的“冷脆”。(错)19硬度试验操作简便、迅速,不会破坏零件,根据测试的硬度值还可以估计近似的强度值,因而是生产上常用的一种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对)2
0.碳量低于0.25%的碳钢,退火后硬度低,切削时易粘刀并影响刀具寿命,工作表面光洁度差,所以常采用正火。(对)21三种金属晶格类型中,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排列最为紧密。(错)22金属中的固溶体一般来说塑性比较好,而金属化合物的硬度比较高。(对)23高速钢反复锻造的目的是为了锻造成型。(错)24金属发生多晶型转变时,不仅晶格要发生变化,组织与性能也要发生变化。(对)25发生过烧的工件可以通过重新加热后缓慢冷却使晶粒细化,而发生过热的工件只能报废。(错)26含Mo、W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其回火脆性倾向较小。(对)27铸钢的锻造性能比铸铁差,但常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锻造有困难、要求有较高强度和塑性并受冲击载荷、铸铁不易达到的零件。( )
0.碳量低于0.25%的碳钢,退火后硬度低,切削时易粘刀并影响刀具寿命,工作表面光洁度差,所以常采用正火。(对)21三种金属晶格类型中,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排列最为紧密。(错)22金属中的固溶体一般来说塑性比较好,而金属化合物的硬度比较高。(对)23高速钢反复锻造的目的是为了锻造成型。(错)24金属发生多晶型转变时,不仅晶格要发生变化,组织与性能也要发生变化。(对)25发生过烧的工件可以通过重新加热后缓慢冷却使晶粒细化,而发生过热的工件只能报废。(错)26含Mo、W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其回火脆性倾向较小。(对)27铸钢的锻造性能比铸铁差,但常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锻造有困难、要求有较高强度和塑性并受冲击载荷、铸铁不易达到的零件。( )
题目解答
答案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