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write-homewrite-home-active首页
  • icon-chaticon-chat-activeAI 智能助手
  • icon-pluginicon-plugin-active浏览器插件
  • icon-subjecticon-subject-active学科题目
  • icon-uploadicon-upload-active上传题库
  • icon-appicon-app-active手机APP
首页
/
艺术
题目

[2016·北京朝阳高三期末,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毫无疑问,《山河故人》不是一部晦涩的艺术片,而是一部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情感电影。导演贾樟柯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味客观地展现中国社会的尴尬和悲怆,而是在片中寄予了时代感。   影片选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晋生、涛、梁子等人,或因为感情,或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终离别的故事。影片以人物的离合为主线,片中“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好友为争夺爱人反目、夫妻因感情失和而离异,还是年迈的老父突然因病逝世、亲生骨肉远走他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都被逐渐放大,引发观众共鸣。“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句印在电影《山河故人》宣传海报上的台词,将影片中所有突兀的欢聚与离别凝聚起来,展现在观众眼前。影片中的情感动人心弦,让众多观影者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彼此伤害,比如父母、爱人”,“离开了‘山河’的人,不知是否也会与‘故人’越来越远”,“每个人都要有一把回家的钥匙”……除了关注小人物的故事,对这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描绘,也暗含着对中国社会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   《山河故人》是一部完全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拍的也是贾樟柯一直迷恋并坚守的主题——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带给人的生存危机和情感困惑。贾樟柯通过结构、剪辑和视觉语言的探索,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来丰富人物的个性。 (取材于陈彦蓉《山河故人,岁月呼啸而珍重在心》) 材料二   北青艺评:我看完影片后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有种挥之不去的“乡愁”。从早期的“故乡三部曲”到《世界》《三峡好人》《海上传奇》,“乡愁”可以说是您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山河故人》的创作初衷也是有意追求“乡愁”的表达吗?   贾樟柯:拍摄《山河故人》一开始捕捉到的是漂泊,是移动。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漂泊者,最初在汾阳这个县城,然后喜欢上电影,开始进入到大城市学习工作。这种背井离乡寻找生活可能性的命运是具有普遍性的。最近这两年,移民的情况又特别多,我身边很多朋友都移民出国了。所以漂泊感是萦绕在我的创作初衷里面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漂泊感?是因为我们都有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从故乡讲起,这样就把故事的开端放在20世纪90年代的山西。   北青艺评:和您的上一部电影《天注定》相比,《山河故人》的风格截然不同,一个是尖锐地描写个体的生存困境,一个是温情地表现个体的情感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变化?   贾樟柯:我觉得写感情的时候很难不温情。不过情感之间的暴力性在《山河故人》里还是存在的。比如影片中涛和儿子的感情,他们之间有一种互相冷战、抵触、折磨的关系,这种感情关系里面不顺畅的东西也延续到了未来。在现在这个社会,打一个电话、买一张飞机票是多容易的事情,但两人处于情感冷战里,谁先去迈出这一步,反而是很难很难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挺冷的电影。   北青艺评:《山河故人》中出现了汾阳话、上海话、普通话、英语等各色语言,可见影片非常注重表达语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您为何如此强调语言问题?   贾樟柯:这两年方言的没落是让我挺吃惊的事情。我现在回太原,遇到好多年轻人都不会讲太原话。方言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例如我老家山西汾阳的方言称“走路”为“簸颠”,“扔”叫“搏力”,多形象呀,这里面酝酿了更细腻的情感色彩和含义。但最近这两年方言的消失非常快。另外,我到国外的移民家庭做资料收集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讲中文张不开嘴。这个问题今天也许还没有那么突出和明显,但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北青艺评:影片里的怀旧情绪似乎契合了当下中国弥漫的“集体怀旧”的社会情绪。现在像《同桌的你》《港囧》等电影中怀旧叙事大行其道,您怎么看这种怀旧风潮?   贾樟柯:我有时和朋友开玩笑,说等我老了写回忆录。分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叫“互联网之前”,下半部叫“互联网之后”。互联网之后,传统的生活方法形态确实改变得很厉害,它消解了我们情感相处的方式,比如思念带来的想象。我小时候觉得思念这个东西是很浓烈的,你只要隔了50公里,真是就像千山万水,只能通过写信交流了。而现在,交流的简单化却让人的情感反而淡了许多。   北青艺评:所以说《山河故人》根本上表现了互联网和科技时代个体的孤独感以及个体之间的情感疏离。   贾樟柯:是的。我自己开始有这种感觉是坐车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从高速公路上看村庄和城市,好像一切都冷下来了。《小武》表现的那个年代,人和人之间充满抱怨、矛盾,但是人际关系是热的。可21世纪以后,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逐渐有一种疏离。这种感受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这几年互联网全面渗透之后,感触就更深了。 (取材于《北青艺评》对贾樟柯的采访) 材料三   《山河故人》肯定是贾樟柯最有野心的电影,他几乎是用更大的投资、更完美的技术、更新鲜的影像语言重拍了自己的成名作《站台》,并试图囊括当代中国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所有情感。   从《三峡好人》开始,贾樟柯就变成了两个贾樟柯,一个是外国媒体还大喊“Bravo”(精彩)的贾樟柯,一个是被国内媒体指责太过迎合西方人胃口,并且已经才华逝去的贾樟柯。这一次,这种分裂注定更为明显。   一直以来,贾樟柯最善于捕捉并且描述当代中国,从《站台》走出来以后,这似乎就是贾樟柯每一部电影乐此不疲要干的事情。可是在《山河故人》中,我们却“只见山河,未见故人”。   或许迷失是种必然,因为谁有能力描述这个被现代化裹挟前进的瞬息变化的中国?谁能说得清,这个国家13亿人当下的爱恨是什么,更遑论未来?   时代跑得太快,我们没赶上,贾樟柯也没赶上。   于是在这个中国电影的光辉盛世里,贾樟柯在自己的电影中,把自己弄丢了。   用电影拍摄一个当代中国的现实寓言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当电影里的一切都沦为符号与棋子,都在为这个寓言服务,甚至被寓言的寓意所摆布时,这个寓言就是荒诞的,那么电影当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能够理解贾樟柯为什么拍这部电影,他自己说得很明白:“社会发展已经那么快了,我们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应该忽视了生活中最基础的情感。”   可是当他试图用三种不同的画幅展示1999年、2014年和2025年时,创作野心和形式感却盖过了一切,以致于电影人物更加符号化、映射的社会议题更多、故事的连续性更强,可是比起同样是讲述县城小人物志的电影《站台》,《山河故人》却失去了原本的穿透力。 (取材于非罗《别了山河,哪有故人》)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 不 符 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 《山河故人》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用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跨度几十年的故事。 B. 宣传海报上的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特别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和反思。 C. 《山河故人》是一部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一起,动人心弦。 D. 虽然影片中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但《山河故人》并不是一部艺术片。 (2) 电影《山河故人》中的“时代感”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一”,与“一以贯之”的“一”,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 A. 一心一意 B. 一败涂地 C. 一技之长 D. 一失足成千古恨 (4) 文中画线的句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挺冷的电影”,“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5) 贾樟柯说“方言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请结合“材料二”中所举的例子,并另举一个你知道的方言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6) 下面是电影《山河故人》中多次播放的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电影通过这首主题曲表达的情感。(4分)   他乡天气渐凉,前途或有白雪飞。假如能,不想别离你,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珍重,珍重,即使山河有分离,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 (7) 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 由于影片囊括了当代中国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所有情感,《山河故人》赢得了外国媒体的一致好评。 B. 贾樟柯所有电影都是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人的情感的,但《山河故人》却没有表现这一主题。 C. 若电影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即便有再大的投资、再完美的技术和艺术手法,也无法成为上乘佳作。 D. 作者认为,人物符号化、映射的社会议题多、故事的连续性强,是导致《山河故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8)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 不 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电影《山河故人》着力表现了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人与故乡的情感与距离之间的复杂纠葛。 B. 有评论者认为,电影《山河故人》里,人物使用的语言标志着人物身份和情感的文化认同。 C. 《山河故人》中流露出的浓浓怀旧情绪,源于互联网时代生命个体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疏离。 D. 贾樟柯试图在《山河故人》中捕捉并描述当代中国以迎合西方人胃口,注定了电影的失败。

[2016·北京朝阳高三期末,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毫无疑问,《山河故人》不是一部晦涩的艺术片,而是一部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情感电影。导演贾樟柯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味客观地展现中国社会的尴尬和悲怆,而是在片中寄予了时代感。

  影片选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晋生、涛、梁子等人,或因为感情,或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终离别的故事。影片以人物的离合为主线,片中“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好友为争夺爱人反目、夫妻因感情失和而离异,还是年迈的老父突然因病逝世、亲生骨肉远走他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都被逐渐放大,引发观众共鸣。“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句印在电影《山河故人》宣传海报上的台词,将影片中所有突兀的欢聚与离别凝聚起来,展现在观众眼前。影片中的情感动人心弦,让众多观影者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彼此伤害,比如父母、爱人”,“离开了‘山河’的人,不知是否也会与‘故人’越来越远”,“每个人都要有一把回家的钥匙”……除了关注小人物的故事,对这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描绘,也暗含着对中国社会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

  《山河故人》是一部完全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拍的也是贾樟柯一直迷恋并坚守的主题——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带给人的生存危机和情感困惑。贾樟柯通过结构、剪辑和视觉语言的探索,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来丰富人物的个性。

(取材于陈彦蓉《山河故人,岁月呼啸而珍重在心》) 

材料二

  北青艺评:我看完影片后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有种挥之不去的“乡愁”。从早期的“故乡三部曲”到《世界》《三峡好人》《海上传奇》,“乡愁”可以说是您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山河故人》的创作初衷也是有意追求“乡愁”的表达吗?

  贾樟柯:拍摄《山河故人》一开始捕捉到的是漂泊,是移动。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漂泊者,最初在汾阳这个县城,然后喜欢上电影,开始进入到大城市学习工作。这种背井离乡寻找生活可能性的命运是具有普遍性的。最近这两年,移民的情况又特别多,我身边很多朋友都移民出国了。所以漂泊感是萦绕在我的创作初衷里面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漂泊感?是因为我们都有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从故乡讲起,这样就把故事的开端放在20世纪90年代的山西。

  北青艺评:和您的上一部电影《天注定》相比,《山河故人》的风格截然不同,一个是尖锐地描写个体的生存困境,一个是温情地表现个体的情感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变化?

  贾樟柯:我觉得写感情的时候很难不温情。不过情感之间的暴力性在《山河故人》里还是存在的。比如影片中涛和儿子的感情,他们之间有一种互相冷战、抵触、折磨的关系,这种感情关系里面不顺畅的东西也延续到了未来。在现在这个社会,打一个电话、买一张飞机票是多容易的事情,但两人处于情感冷战里,谁先去迈出这一步,反而是很难很难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挺冷的电影。

  北青艺评:《山河故人》中出现了汾阳话、上海话、普通话、英语等各色语言,可见影片非常注重表达语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您为何如此强调语言问题?

  贾樟柯:这两年方言的没落是让我挺吃惊的事情。我现在回太原,遇到好多年轻人都不会讲太原话。方言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例如我老家山西汾阳的方言称“走路”为“簸颠”,“扔”叫“搏力”,多形象呀,这里面酝酿了更细腻的情感色彩和含义。但最近这两年方言的消失非常快。另外,我到国外的移民家庭做资料收集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讲中文张不开嘴。这个问题今天也许还没有那么突出和明显,但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北青艺评:影片里的怀旧情绪似乎契合了当下中国弥漫的“集体怀旧”的社会情绪。现在像《同桌的你》《港囧》等电影中怀旧叙事大行其道,您怎么看这种怀旧风潮?

  贾樟柯:我有时和朋友开玩笑,说等我老了写回忆录。分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叫“互联网之前”,下半部叫“互联网之后”。互联网之后,传统的生活方法形态确实改变得很厉害,它消解了我们情感相处的方式,比如思念带来的想象。我小时候觉得思念这个东西是很浓烈的,你只要隔了50公里,真是就像千山万水,只能通过写信交流了。而现在,交流的简单化却让人的情感反而淡了许多。

  北青艺评:所以说《山河故人》根本上表现了互联网和科技时代个体的孤独感以及个体之间的情感疏离。

  贾樟柯:是的。我自己开始有这种感觉是坐车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从高速公路上看村庄和城市,好像一切都冷下来了。《小武》表现的那个年代,人和人之间充满抱怨、矛盾,但是人际关系是热的。可21世纪以后,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逐渐有一种疏离。这种感受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这几年互联网全面渗透之后,感触就更深了。

(取材于《北青艺评》对贾樟柯的采访)

材料三

  《山河故人》肯定是贾樟柯最有野心的电影,他几乎是用更大的投资、更完美的技术、更新鲜的影像语言重拍了自己的成名作《站台》,并试图囊括当代中国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所有情感。

  从《三峡好人》开始,贾樟柯就变成了两个贾樟柯,一个是外国媒体还大喊“Bravo”(精彩)的贾樟柯,一个是被国内媒体指责太过迎合西方人胃口,并且已经才华逝去的贾樟柯。这一次,这种分裂注定更为明显。

  一直以来,贾樟柯最善于捕捉并且描述当代中国,从《站台》走出来以后,这似乎就是贾樟柯每一部电影乐此不疲要干的事情。可是在《山河故人》中,我们却“只见山河,未见故人”。

  或许迷失是种必然,因为谁有能力描述这个被现代化裹挟前进的瞬息变化的中国?谁能说得清,这个国家13亿人当下的爱恨是什么,更遑论未来?

  时代跑得太快,我们没赶上,贾樟柯也没赶上。

  于是在这个中国电影的光辉盛世里,贾樟柯在自己的电影中,把自己弄丢了。

  用电影拍摄一个当代中国的现实寓言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当电影里的一切都沦为符号与棋子,都在为这个寓言服务,甚至被寓言的寓意所摆布时,这个寓言就是荒诞的,那么电影当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能够理解贾樟柯为什么拍这部电影,他自己说得很明白:“社会发展已经那么快了,我们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应该忽视了生活中最基础的情感。”

  可是当他试图用三种不同的画幅展示1999年、2014年和2025年时,创作野心和形式感却盖过了一切,以致于电影人物更加符号化、映射的社会议题更多、故事的连续性更强,可是比起同样是讲述县城小人物志的电影《站台》,《山河故人》却失去了原本的穿透力。

(取材于非罗《别了山河,哪有故人》)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 不 符 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 《山河故人》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用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跨度几十年的故事。 B. 宣传海报上的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特别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和反思。 C. 《山河故人》是一部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一起,动人心弦。 D. 虽然影片中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但《山河故人》并不是一部艺术片。
(2) 电影《山河故人》中的“时代感”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一”,与“一以贯之”的“一”,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
A. 一心一意 B. 一败涂地 C. 一技之长 D. 一失足成千古恨
(4) 文中画线的句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挺冷的电影”,“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5) 贾樟柯说“方言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请结合“材料二”中所举的例子,并另举一个你知道的方言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6) 下面是电影《山河故人》中多次播放的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电影通过这首主题曲表达的情感。(4分)

  他乡天气渐凉,前途或有白雪飞。假如能,不想别离你,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珍重,珍重,即使山河有分离,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

(7) 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 由于影片囊括了当代中国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所有情感,《山河故人》赢得了外国媒体的一致好评。 B. 贾樟柯所有电影都是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人的情感的,但《山河故人》却没有表现这一主题。 C. 若电影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即便有再大的投资、再完美的技术和艺术手法,也无法成为上乘佳作。 D. 作者认为,人物符号化、映射的社会议题多、故事的连续性强,是导致《山河故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8)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 不 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电影《山河故人》着力表现了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人与故乡的情感与距离之间的复杂纠葛。 B. 有评论者认为,电影《山河故人》里,人物使用的语言标志着人物身份和情感的文化认同。 C. 《山河故人》中流露出的浓浓怀旧情绪,源于互联网时代生命个体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疏离。 D. 贾樟柯试图在《山河故人》中捕捉并描述当代中国以迎合西方人胃口,注定了电影的失败。

题目解答

答案

(1) D
(2) 影片选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来描绘(1分),暗含着对中国社会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1分)。影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带给人的生存危机和情感困惑(2分)。
(3) C
(4) 《山河故人》中表现了情感之间的暴力性。
(5) 方言往往更形象,包含了更细腻的情感色彩和含义(1分)。例如,山西汾阳方言称“走路”为“簸颠”,形象地表现出走路时上下起伏的样子(或“称‘扔’为‘搏力’,形象地表现出扔东西时需要用力的样子”)(2分)。(另举一例略)(2分)
(6) 乡愁(或“漂泊感”“移动感”)(2分)和离情(或“惜别之情”“亲情、友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情”)(2分)。
(7) C
(8) D

相关问题

  •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A. 唱、做、念、打B. 程式化的动作C. 现实主义的布景D. 虚拟化的表演

  • 由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绍兴人董希文创作的,历经多个版本修改风波,表现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史题材画作是()。A. 《黄河颂》B. 《开国大典》C. 《百万雄师过大江》D. 《北平解放》

  • 楷书方正平直,《辞海》称可作楷模。书法史上有四位书法家以楷书著名,合称“楷书四大家”。下列选项没有位列其中的是( )A. 褚遂良B. 欧阳询C. 颜真卿D. 柳公权

  • 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的吴道子创作出许多杰出的画作。一般认为()不是他的作品。A. 《送子天王图》B. 《孔子行教像》C. 《八十七神仙卷》D. 《上吴天官书》

  •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手法是?A. 对称布局B. 自然山水C. 几何图案

  • 2下列哪种舞蹈形式起源于非洲?A. 爵士舞B. 街舞C. 芭蕾舞D. 现代舞

  •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各种装饰图案总称。我国手工刺绣工艺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东方艺术明珠”誉称。明清时期“五大名绣”有A. 粤绣B. 京绣C. 蜀绣D. 苗绣

  • 皮影戏在挑线表演日威表演时引人的坐卧行走,翻转踢打、蹄袍甩袖,腾云驾雾驾露,上天入地,身手分家等动作,都能够做到形象逼真,栩栩如好中生,达到火眼金睛的艺术效果。A. 正确B. 错误

  •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A. 吹糖人B. 琢玉C. 苏绣D. 前纸

  • 古代书家多有习字用笔法则,如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笔阵图》等,人们熟知的“永字八法”是()用笔和组字的方法....草书行书楷书隶书

  • 7、"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石、-|||-松、菊,号"板桥"的是()。 ()-|||-单选题-|||-汪士慎-|||-郑燮-|||-阮元-|||-金农

  • 评剧的创始人是谁?A. 成兆才B. 任连会C. 赵抓髻D. 金叶子

  • 流苏指的是()。A. 下垂的缨子B. 柔软的绸缎C. 华美的旗袍D. 细滑的头巾

  • 以下哪部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A. 《天鹅湖》B. 《红色娘子军》C. 《胡桃夹子》D. 《春江花月夜》

  • 【单选题】《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的代表作。A. 波提切利B. 乔托C. 拉斐尔D. 提香

  • 14.以下哪幅作品是中国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 ()-|||-A.《千里江山图》 B.《清明上河图》 C.《溪山行旅图》 D.《富春山居图》

  • 【单选题】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是下面哪一项:A. 感受听觉的美;体验情绪的变化B. 感受视觉的美;体验情绪的变化C. 感受听觉的美;体会创作形式的变化D. 感受视觉的美;体会创作形式的变化

  • 下列哪位画家以其独特的点彩法而闻名?A. 梵高B. 莫奈C. 毕加索D. 高更

  • 以下哪种乐器是木管乐器?( )A. 小提琴B. 长笛C. 钢琴D. 萨克斯

  • 宋朝画家李唐,善画山水人物,为南宋四大家之首。其作品《采薇图》画的是()和()的故事。 A. 周武王B. 叔齐C. 伯牙D. 苏轼

上一页下一页
logo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广州市黄埔区揽月路8号135、136、137、138房
关于
  • 隐私政策
  • 服务协议
  • 权限详情
学科
  • 医学
  • 政治学
  • 管理
  • 计算机
  • 教育
  • 数学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010-82893100
  • 公司邮箱: daxuesoutijiang@163.com
  • qt

©2023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3029972号    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