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逆反应各为一级的对峙反应:D−R1R2R3CBrk1⟷k−1L−R1R2R3CBr,正、逆反应的半衰期均为 t1/2=10min,若起始时 D−R1R2R3CBr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试计算在 10min 后,生成 L−R1R2R3CBr 的量。
有正、逆反应各为一级的对峙反应:,正、逆反应的半衰期均为 ,若起始时 的物质的量为 ,试计算在 后,生成 的量。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峙反应(互为一级反应)的动力学计算,涉及半衰期与速率常数的关系、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以及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解题核心思路:
- 确定速率常数:根据半衰期公式 $t_{1/2} = \frac{0.693}{k}$,结合正逆反应半衰期均为 $10\ \text{min}$,得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k_1 = k_{-1} = 0.0693\ \text{min}^{-1}$。
- 建立微分方程:利用正逆反应速率表达式,结合总物质的量守恒($[D] + [L] = 1\ \text{mol}$),将问题转化为关于单一变量的微分方程。
- 求解微分方程:通过积分因子法求解线性微分方程,得到 $[L]$ 的表达式。
- 代入时间计算:将 $t = 10\ \text{min}$ 代入表达式,最终求得生成物 $L$ 的物质的量。
破题关键点:
- 速率常数相等: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k_1 = k_{-1}$),导致平衡常数 $K = 1$。
- 指数衰减规律:浓度变化遵循指数函数,需注意 $e^{-2kt}$ 的简化计算(如利用 $\ln 4 \approx 1.386$)。
步骤1:确定速率常数
根据半衰期公式 $t_{1/2} = \frac{0.693}{k}$,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均为:
$k_1 = k_{-1} = \frac{0.693}{10} \approx 0.0693\ \text{min}^{-1}.$
步骤2:建立微分方程
设 $[D]$ 和 $[L]$ 分别为 $D$ 和 $L$ 的浓度,总物质的量守恒为:
$[D] + [L] = 1\ \text{mol}.$
正逆反应速率分别为:
$\text{正反应速率} = k_1 [D], \quad \text{逆反应速率} = k_{-1} [L].$
净变化率方程为:
$\frac{d[D]}{dt} = -k_1 [D] + k_{-1} [L].$
代入 $[L] = 1 - [D]$,得:
$\frac{d[D]}{dt} = -k_1 [D] + k_{-1} (1 - [D]).$
步骤3:求解微分方程
因 $k_1 = k_{-1} = k$,方程化简为:
$\frac{d[D]}{dt} = -2k [D] + k.$
解得通解:
$[D] = \frac{1}{2} + \frac{1}{2} e^{-2kt}.$
代入初始条件 $t = 0$ 时 $[D] = 1$,确定常数后得:
$[D] = \frac{1}{2} \left(1 + e^{-2kt}\right).$
因此,$[L] = 1 - [D] = \frac{1}{2} \left(1 - e^{-2kt}\right)$.
步骤4:代入时间计算
将 $k = 0.0693\ \text{min}^{-1}$ 和 $t = 10\ \text{min}$ 代入:
$2kt = 2 \cdot 0.0693 \cdot 10 = 1.386 \approx \ln 4,$
故 $e^{-2kt} = \frac{1}{4}$,代入 $[L]$ 表达式:
$[L] = \frac{1}{2} \left(1 - \frac{1}{4}\right) = \frac{3}{8} = 0.375\ \text{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