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刃具钢1用途及性能特点:制造各种切削刀具如钻头、车刀、铣刀等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热硬性、足够的塑、韧性。2成分特点:1)低合金刃具钢(工作温度低于300℃):高碳(0.9-1.1%),保证高硬度与高耐磨性;Cr、Si、Mn、V等元素提高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2)高速钢(工作温度可达500-600℃):a高碳(0.7-1.1%)保证硬度和耐磨性;b加入较多的W、Mo、V、Ti等元素,可产生“二次硬化”(沉淀强化)以保证红硬性,同时较多的碳化物可显著地提高耐磨性;V和Ti还有细化晶粒的作用。c加入Cr,提高淬透性。▲________:指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当刃具温度升到500-650℃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HRC>55)。红硬性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特殊碳化物的弥散析出有关。3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1)低合金刃具钢: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未熔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2)高速钢:a反复锻造:在锻造时充分打碎铸态高速钢中呈鱼骨状的共晶碳化物,对高速钢的使用寿命十分重要;b球化退火:便于切削加工;c淬火:在1220-1280℃之间,主要是使碳化物大量溶解到奥氏体中。d三次回火(550-570℃):目的是消除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并产生二次硬化。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颗粒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综上:锻打、球化退火、淬火+(550-570℃)回火。4典型钢种:低合金刃具钢,9SiCr、9Mn2V、CrWMn。高速钢:W18Cr4V(18-4-1),W6Mo5Cr4V2(2-5-4-6)二,模具钢1用途及性能特点:制造各种冷、热模具。冷模具钢需要高强度、高耐磨性、足够韧性与疲劳抗力;热模具钢要求热硬性和高温耐磨性、热稳定性、足够的韧性和热疲劳抗力。2成分特点:1)冷模具钢:高碳(1.0%):保证硬度和耐磨性;加入Cr、Mo、W、V等元素:提高耐磨性;Cr还可显著地提高淬透性。2)热作模具钢:中碳(0.3-0.6%):保证较高的韧性及热疲劳抗力;加入Cr、Ni、Mn等元素,提高淬透性;加入Mo、W、V等元素:产生二次硬化,保证较高的热强性,这对热压模钢尤为重要。3热处理工艺:1)冷模具钢:淬火+低温回火.组织:马氏体、合金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2)热模具钢:淬火后550℃左右回火。组织:回火屈氏体或回火索氏体4典型钢种:冷模具钢如Cr12、Cr12MoV;热模具钢如5CrMnMo、5CrNiMo、3Cr2W8V。第五章,不锈钢小结主要合金元素:Cr提高钢钝化膜稳定性;Ni提高铁的耐蚀性;Mo提高不锈钢钝化能力及扩大其钝化介质范围;Si提高钢在酸中耐蚀性;Cu提高钢耐蚀性,抗应力腐蚀性能。1用途及性能特点:用于制造在各种腐蚀介质下工作的零件。因此,耐蚀性是不锈钢的首要性能要求。2成分特点:1)低碳;2)加入Cr,遵循n/8原则,大大提高耐蚀性;3)加入Ni或Mn、N,使钢形成单相A组织以提高耐蚀性;4)加入Ti、Nb等元素:与碳形成稳定的碳化物以减轻晶间腐蚀倾向。3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1)固溶处理:将钢加热至1050-1150℃使碳化物充分溶解,然后水冷,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提高耐蚀性。2)稳定化处理:主要用于含钛或铌的钢,一般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将钢加热到850-880℃,使钢种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而钛等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然后缓慢冷却,让溶于奥氏体的碳与钛以碳化钛形式充分析出。3)消除应力退火:将钢加热到300-350℃消除冷加工应力;加热到850℃以上,消除焊接残余应力。4典型钢种:1)马氏体型不锈钢如1Cr13、4Cr13等;2)铁素体型不锈钢如1Cr17等;3)奥氏体型不锈钢如1Cr18Ni9、1Cr18Ni9Ti等4)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如Cr21Ni5Ti,00Cr18Ni5Mo3Si2第六章,耐热钢和耐热合金小结1用途及性能要求:用于制造加热炉、锅炉、燃气轮机等高温装置及内部构件。要求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强度(热强性)和抗蠕变能力、抗氧化能力、必要的韧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________:抗氧化性是指金属在高温下的抗氧化能力,是零件在高温下持久工作的基础。________:热强性是指钢在高温下的强度。▲________1提高合金基体的原子间结合力,固溶强化基体(加入W、Mo、Cr)。2晶界强化。晶界在高温下的强度低,所以耐热钢采用“适当地租化晶粒”的方法提高抗蠕变性能。3钢中加入B、稀土(RE)等元素,强化晶界。4沉淀强化。加入合金元素Mo、W、V、Ti等。5获得奥氏体基体。如Ni、Mn的作用。▲________加入Cr/Al/Si可形成致密稳定的合金氧化膜层,提高氧化膜的稳定性。▲________因为奥氏体基体比铁素体基体耐热钢使用温度更高。对于铁基体合金来说,面心立方晶体的原子间结合力比较强,而体心立方晶体则较弱。此外,γ-Fe晶体的原子排列比较致密,合金元素在γ-Fe晶体中不容易扩散,而且γ-Fe晶界上原子有序度比较好,晶界强度更高。2成分特点:1)Cr、Si或Al的加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Cr还有利于强热性;2)Mo、W、V、Ti、Al等元素加入钢中,能形成细小弥散的碳化物,起弥散强化的作用,提高室温和高温强度。3)由于碳使钢的塑性、抗氧化性、焊接性能降低。同时,碳化物在高温下易聚集,使高温强度显著下降。所以,耐热钢的碳质量分数一般都不高。3典型牌号及热处理工艺:1)铁素体-珠光体耐热钢:常用牌号是12Cr1MoV。一般在正火-回火状态下使用,组织为细珠光体+铁素体。2)马氏体耐热钢:常用钢种为Cr12型(2Cr12MoV)和Cr13型钢。大多在调质状态下使用。3)奥氏体耐热钢:最常用的钢种是1Cr18Ni9Ti。一般进行固溶处理或固溶加失效处理。4)工业炉用耐热钢:一般使用Cr18Ni25Si2奥氏体耐热钢。节约Cr、Ni的钢种中比较重要的是Fe-Al-Mn系和Cr-Mn-N系耐热钢。▲________a以碳化物为主要沉淀强化相,如GH2036;b以金属间化合物γ’-Ni3(Ti,Al)为主要沉淀强化相的,如GH2132(A-286)。________是在Cr20Ni80基础上加入大量强化元素如W、Mo、Ti、Al、Nb、Co等,利用金属间化合物作为沉淀强化相,如G33、G37及GH130等,一般采用二次固溶处理。第七章,铸铁小结1用途及性能特点铸铁是工业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它比其他金属材料便宜,加工工艺简单。可以用来制造各种机器零件,如机床的床身、床头箱;发动机的气缸体、缸盒、缸套、活塞环、曲轴、凸轮轴;轧机的轧辊及机器的底座等。切削加工性能优异、铸造性能良好、很好的耐磨性能、很好的抗震性、对缺口不敏感2成分特点: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工业上常用铸铁的含碳量在2.5-4.0%范围内。还含有较多的硅、锰、硫、磷等元素。3组织特点及分类白口铸铁:碳绝大部分以渗碳体存在,断口呈白色,硬度高,性脆。灰口铸铁:碳大部分或全部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呈灰黑色。蠕墨铸铁(RUT):碳大部分或全部以蠕虫状石墨形态存在。球墨铸铁(QT):碳大部分或全部以球状形态石墨存在。可锻铸铁(KT):碳大部分或全部以絮状石墨形态存在。合金铸铁:加入各种合金元素,具有特殊性能,用于耐磨、耐热和耐蚀等专门用途。▲________:由于石墨的存在,对铸铁的机械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灰口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塑性都很低,这是石墨对基体的严重割裂所造成的。同样由于石墨的存在,也使铸铁具备某些特殊性能,如:铸铁的切削加工性能优异,铸铁性能良好,有很好的耐磨性能和很好的抗震性等。4________1)温度与时间: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则石墨化越易进行。2)合金元素的影响:单纯靠高温、长时间保温来实现石墨化是困难的。对石墨化发生最强烈影响的还是合金元素。按元素对石墨的影响可分为两大类:促进石墨的化元素:C、Si、Al、Cu、Ni、Co等;阻碍石墨化的元素:Cr、W、Mo、V、S等。
一、刃具钢
1用途及性能特点:制造各种切削刀具如钻头、车刀、铣刀等
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热硬性、足够的塑、韧性。
2成分特点:
1)低合金刃具钢(工作温度低于300℃):
高碳(0.9-1.1%),保证高硬度与高耐磨性;
Cr、Si、Mn、V等元素提高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
2)高速钢(工作温度可达500-600℃):
a高碳(0.7-1.1%)保证硬度和耐磨性;
b加入较多的W、Mo、V、Ti等元素,可产生“二次硬化”(沉淀强化)以保证红硬性,同时较多的碳化物可显著地提高耐磨性;V和Ti还有细化晶粒的作用。c加入Cr,提高淬透性。
▲________:指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当刃具温度升到500-650℃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HRC>55)。红硬性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特殊碳化物的弥散析出有关。
3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
1)低合金刃具钢: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未熔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
2)高速钢:
a反复锻造:在锻造时充分打碎铸态高速钢中呈鱼骨状的共晶碳化物,对高速钢的使用寿命十分重要;b球化退火:便于切削加工;
c淬火:在1220-1280℃之间,主要是使碳化物大量溶解到奥氏体中。
d三次回火(550-570℃):目的是消除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并产生二次硬化。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颗粒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综上:锻打、球化退火、淬火+(550-570℃)回火。
4典型钢种:低合金刃具钢,9SiCr、9Mn2V、CrWMn。
高速钢:W18Cr4V(18-4-1),W6Mo5Cr4V2(2-5-4-6)
二,模具钢
1用途及性能特点:制造各种冷、热模具。冷模具钢需要高强度、高耐磨性、足够韧性与疲劳抗力;热模具钢要求热硬性和高温耐磨性、热稳定性、足够的韧性和热疲劳抗力。
2成分特点:
1)冷模具钢:高碳(1.0%):保证硬度和耐磨性;加入Cr、Mo、W、V等元素:提高耐磨性;Cr还可显著地提高淬透性。
2)热作模具钢:中碳(0.3-0.6%):保证较高的韧性及热疲劳抗力;加入Cr、Ni、Mn等元素,提高淬透性;加入Mo、W、V等元素:产生二次硬化,保证较高的热强性,这对热压模钢尤为重要。
3热处理工艺:
1)冷模具钢:淬火+低温回火.组织:马氏体、合金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
2)热模具钢:淬火后550℃左右回火。组织:回火屈氏体或回火索氏体
4典型钢种:冷模具钢如Cr12、Cr12MoV;热模具钢如5CrMnMo、5CrNiMo、3Cr2W8V。
第五章,不锈钢小结
主要合金元素:Cr提高钢钝化膜稳定性;Ni提高铁的耐蚀性;Mo提高不锈钢钝化能力及扩大其钝化介质范围;Si提高钢在酸中耐蚀性;Cu提高钢耐蚀性,抗应力腐蚀性能。
1用途及性能特点:用于制造在各种腐蚀介质下工作的零件。因此,耐蚀性是不锈钢的首要性能要求。
2成分特点:1)低碳;2)加入Cr,遵循n/8原则,大大提高耐蚀性;3)加入Ni或Mn、N,使钢形成单相A组织以提高耐蚀性;
4)加入Ti、Nb等元素:与碳形成稳定的碳化物以减轻晶间腐蚀倾向。
3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1)固溶处理:将钢加热至1050-1150℃使碳化物充分溶解,然后水冷,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提高耐蚀性。
2)稳定化处理:主要用于含钛或铌的钢,一般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将钢加热到850-880℃,使钢种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而钛等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然后缓慢冷却,让溶于奥氏体的碳与钛以碳化钛形式充分析出。
3)消除应力退火:将钢加热到300-350℃消除冷加工应力;加热到850℃以上,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4典型钢种:1)马氏体型不锈钢如1Cr13、4Cr13等;2)铁素体型不锈钢如1Cr17等;3)奥氏体型不锈钢如1Cr18Ni9、1Cr18Ni9Ti等4)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如Cr21Ni5Ti,00Cr18Ni5Mo3Si2
第六章,耐热钢和耐热合金小结
1用途及性能要求:用于制造加热炉、锅炉、燃气轮机等高温装置及内部构件。要求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强度(热强性)和抗蠕变能力、抗氧化能力、必要的韧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
________:抗氧化性是指金属在高温下的抗氧化能力,是零件在高温下持久工作的基础。
________:热强性是指钢在高温下的强度。
▲________
1提高合金基体的原子间结合力,固溶强化基体(加入W、Mo、Cr)。
2晶界强化。晶界在高温下的强度低,所以耐热钢采用“适当地租化晶粒”的方法提高抗蠕变性能。
3钢中加入B、稀土(RE)等元素,强化晶界。
4沉淀强化。加入合金元素Mo、W、V、Ti等。
5获得奥氏体基体。如Ni、Mn的作用。
▲________
加入Cr/Al/Si可形成致密稳定的合金氧化膜层,提高氧化膜的稳定性。
▲________
因为奥氏体基体比铁素体基体耐热钢使用温度更高。对于铁基体合金来说,面心立方晶体的原子间结合力比较强,而体心立方晶体则较弱。此外,γ-Fe晶体的原子排列比较致密,合金元素在γ-Fe晶体中不容易扩散,而且γ-Fe晶界上原子有序度比较好,晶界强度更高。
2成分特点:
1)Cr、Si或Al的加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Cr还有利于强热性;
2)Mo、W、V、Ti、Al等元素加入钢中,能形成细小弥散的碳化物,起弥散强化的作用,提高室温和高温强度。3)由于碳使钢的塑性、抗氧化性、焊接性能降低。同时,碳化物在高温下易聚集,使高温强度显著下降。所以,耐热钢的碳质量分数一般都不高。
3典型牌号及热处理工艺:
1)铁素体-珠光体耐热钢:常用牌号是12Cr1MoV。一般在正火-回火状态下使用,组织为细珠光体+铁素体。
2)马氏体耐热钢:常用钢种为Cr12型(2Cr12MoV)和Cr13型钢。大多在调质状态下使用。
3)奥氏体耐热钢:最常用的钢种是1Cr18Ni9Ti。一般进行固溶处理或固溶加失效处理。
4)工业炉用耐热钢:一般使用Cr18Ni25Si2奥氏体耐热钢。节约Cr、Ni的钢种中比较重要的是Fe-Al-Mn系和Cr-Mn-N系耐热钢。
▲________
a以碳化物为主要沉淀强化相,如GH2036;
b以金属间化合物γ’-Ni3(Ti,Al)为主要沉淀强化相的,
如GH2132(A-286)。
________是在Cr20Ni80基础上加入大量强化元素如W、Mo、Ti、Al、Nb、Co等,利用金属间化合物作为沉淀强化相,如G33、G37及GH130等,一般采用二次固溶处理。
第七章,铸铁小结
1用途及性能特点
铸铁是工业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它比其他金属材料便宜,加工工艺简单。可以用来制造各种机器零件,如机床的床身、床头箱;发动机的气缸体、缸盒、缸套、活塞环、曲轴、凸轮轴;轧机的轧辊及机器的底座等。切削加工性能优异、铸造性能良好、很好的耐磨性能、很好的抗震性、对缺口不敏感
2成分特点: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工业上常用铸铁的含碳量在2.5-4.0%范围内。还含有较多的硅、锰、硫、磷等元素。
3组织特点及分类
白口铸铁:碳绝大部分以渗碳体存在,断口呈白色,硬度高,性脆。
灰口铸铁:碳大部分或全部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呈灰黑色。
蠕墨铸铁(RUT):碳大部分或全部以蠕虫状石墨形态存在。
球墨铸铁(QT):碳大部分或全部以球状形态石墨存在。
可锻铸铁(KT):碳大部分或全部以絮状石墨形态存在。
合金铸铁:加入各种合金元素,具有特殊性能,用于耐磨、耐热和耐蚀等专门用途。
▲________:
由于石墨的存在,对铸铁的机械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灰口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塑性都很低,这是石墨对基体的严重割裂所造成的。同样由于石墨的存在,也使铸铁具备某些特殊性能,如:铸铁的切削加工性能优异,铸铁性能良好,有很好的耐磨性能和很好的抗震性等。
4________
1)温度与时间: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则石墨化越易进行。
2)合金元素的影响:单纯靠高温、长时间保温来实现石墨化是困难的。对石墨化发生最强烈影响的还是合金元素。按元素对石墨的影响可分为两大类:促进石墨的化元素:C、Si、Al、Cu、Ni、Co等;阻碍石墨化的元素:Cr、W、Mo、V、S等。
题目解答
答案
红硬性(热硬性) 抗氧化性 热强性 提高钢的热强性措施: 提高钢的抗氧化性措施: 为什么要获得奥氏体基体? 沉淀强化奥氏体耐热钢 镍基合金: 石墨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影响石墨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