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患者,男性,70岁,高血压病20年,平日血压140/90mmHg,糖尿病10年,1周来发生心前区疼痛,闷胀痛多1~2min,经休息可缓解,1天来心前区痛持续6h不缓解,精神烦躁,恶心、呕吐一次,急送医院。测BP130/90mmHg,心电图示V1-V5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Q波,心肌酶升高,医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即刻给予吗啡止痛,胸痛逐渐减轻。心电监护可见室性早搏,每分钟4~5个。急诊护士给予病人的护理措施中哪项不妥A. 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B. 持续心电监护,并遵医嘱静注利多卡因 C. 观察心前区疼痛变化 D. 吸氧 E. 嘱病人大量饮水,补充循环血量
患者,男性,70岁,高血压病20年,平日血压140/90mmHg,糖尿病10年,1周来发生心前区疼痛,闷胀痛多1~2min,经休息可缓解,1天来心前区痛持续6h不缓解,精神烦躁,恶心、呕吐一次,急送医院。测BP130/90mmHg,心电图示V1-V5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Q波,心肌酶升高,医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即刻给予吗啡止痛,胸痛逐渐减轻。心电监护可见室性早搏,每分钟4~5个。急诊护士给予病人的护理措施中哪项不妥
A. 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B. 持续心电监护,并遵医嘱静注利多卡因
C. 观察心前区疼痛变化
D. 吸氧
E. 嘱病人大量饮水,补充循环血量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解析:护理措施中,让病人多饮水,补充血容量,此项对目前处于心律失常情况的患者不适合,且患者血压尚好,无脱水表现。
解析
步骤 1:评估患者情况
患者为70岁男性,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近期出现心前区疼痛,且在1天前心前区痛持续6小时不缓解,心电图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Q波,心肌酶升高,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患者有室性早搏,每分钟4~5个,需要密切监护和治疗。
步骤 2:分析护理措施
A. 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避免心肌进一步损伤。
B. 持续心电监护,并遵医嘱静注利多卡因: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利多卡因可以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
C. 观察心前区疼痛变化: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症状,需要密切观察疼痛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D. 吸氧: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减轻心肌损伤。
E. 嘱病人大量饮水,补充循环血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循环血量,但大量饮水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
步骤 3:确定不妥的护理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E选项“嘱病人大量饮水,补充循环血量”是不妥的护理措施,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循环血量,但大量饮水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
患者为70岁男性,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近期出现心前区疼痛,且在1天前心前区痛持续6小时不缓解,心电图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Q波,心肌酶升高,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患者有室性早搏,每分钟4~5个,需要密切监护和治疗。
步骤 2:分析护理措施
A. 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避免心肌进一步损伤。
B. 持续心电监护,并遵医嘱静注利多卡因: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利多卡因可以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
C. 观察心前区疼痛变化: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症状,需要密切观察疼痛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D. 吸氧: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减轻心肌损伤。
E. 嘱病人大量饮水,补充循环血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循环血量,但大量饮水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
步骤 3:确定不妥的护理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E选项“嘱病人大量饮水,补充循环血量”是不妥的护理措施,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循环血量,但大量饮水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