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国际市场上“买期保值”的操作方法背景与情境:某粮食公司在9月上旬与玉米加工商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出售10万蒲式耳的玉米,12月份交货,价格为2.45美元/蒲式耳。该公司在合同签订时,手头并无现货。为履行合同,该公司必须在12月份之前购入玉米现货。但该公司担心在临近交货期时玉米价格上涨,于是就选择在期货市场上购入玉米期货合同,价格为2.40美元/蒲式耳。到11月底,市场收购玉米的价格已涨到了2.58美元/蒲式耳。与此同时,期货价格也上涨至2.53美元/蒲式耳。问题:该公司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挽回损失?
国际市场上“买期保值”的操作方法 背景与情境:某粮食公司在9月上旬与玉米加工商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出售10万蒲式耳的玉米,12月份交货,价格为2.45美元/蒲式耳。该公司在合同签订时,手头并无现货。为履行合同,该公司必须在12月份之前购入玉米现货。但该公司担心在临近交货期时玉米价格上涨,于是就选择在期货市场上购入玉米期货合同,价格为2.40美元/蒲式耳。到11月底,市场收购玉米的价格已涨到了2.58美元/蒲式耳。与此同时,期货价格也上涨至2.53美元/蒲式耳。 问题:该公司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挽回损失?
题目解答
答案
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后,为避免价格波动风险,于9月上旬以2.40美元/蒲式耳的价格买入100份玉米期货合约。11月底,现货价格涨至2.58美元/蒲式耳,期货价格涨至2.53美元/蒲式耳。此时,公司应在期货市场以2.53美元/蒲式耳的价格平仓,获得盈利0.13美元/蒲式耳(总计1.3万美元)。同时,在现货市场以2.58美元/蒲式耳的价格购入玉米,导致亏损0.13美元/蒲式耳(总计1.3万美元)。两者相抵,公司实现套期保值,总盈亏为零。
操作步骤:
1. 9月上旬:签订合同(2.45美元/蒲式耳),买入期货(2.40美元/蒲式耳)。
2. 11月底:期货平仓(2.53美元/蒲式耳),现货购入(2.58美元/蒲式耳)。
3. 结果:期货盈利1.3万美元,现货亏损1.3万美元,总盈亏为0。
最终,公司通过期货市场成功对冲了价格风险。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套期保值(买期保值)的操作逻辑,核心是理解通过期货市场对冲现货价格风险的原理。
关键背景与目标
粮食公司9月签订12月交货的销售合同(售价2.45美元/蒲式耳),但无现货,需12月前购入玉米。担忧价格上涨,故9月在期货市场买入玉米期货(2.40美元/蒲式耳),目的是锁定未来采购成本。
11月底市场情况
- 现货市场:玉米价格涨至2.58美元/蒲式耳(若此时购入,成本比预期高);
- 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涨至2.53美元/蒲式耳(期货持仓已盈利)。
套期保值操作逻辑
买期保值的本质是:期货市场的盈利抵消现货市场的亏损,锁定总成本。
- 期货操作:9月买入期货(2.40美元),11月底卖出平仓(2.53美元),每蒲式耳盈利=2.53-2.40=0.13美元,总盈利=10万蒲式耳×0.13=1.3万美元;
- 现货操作:11月底按市价2.58美元购入现货,比原预期成本(2.45美元)多花=2.58-2.45=0.13美元,总亏损=10万蒲式耳×0.13=1.3万美元;
- 总盈亏:期货盈利+现货亏损=1.3万-1.3万=0,实现“风险对冲”。
操作步骤总结
- 9月上旬:签订销售合同(锁定售价2.45美元),同时买入期货(锁定未来采购成本的对冲工具);
- 11月底:期货平仓(实现盈利),现货购入(承担涨价损失);
- 结果:总盈亏为零,成功规避价格上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