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记者:近期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会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方言:衡量粮食安全的关键指标之一是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库存消费比”,反映紧急时刻库存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份额。粮食作物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生长期最短的早稻也需要约90天,所以这个指标非常重要。粮农组织认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所必要的起码水平是库存占消费量的17-18%。 2019-2020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27.1亿吨,贸易量4.2亿吨,库存量8.6亿吨,谷物库存消费比达到30%。从总量上看,全球粮食安全有保障,疫情中的粮价上涨并非由产量不足引起,而是农产品供应链出现问题。不过,由于粮食生产全球分布不均、贫困和收入不均衡等原因,局部地区粮食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 记者: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出现波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价格曾在三月中下旬上涨约15%,如何看待当前粮价出现的波动? 方言:粮食是人类必需品,弹性很小,刚性很强。粮价是百价之基,价格波动除自然灾害减产外,常与政治事件、石油价格等挂钩。粮食期货交易的存在,使得粮食的金融衍生品属性也越来越明显。 当前粮价不平稳,全球经济也呈下行趋势,投资者很可能借机炒作粮价以弥补损失。长期看,疫情可能导致全球消费需求减少,若传导至生产者,生产者会因对市场的悲观情绪而减少农作物种植。目前全球粮食库存状况已大为改观,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恢复正常的进出口秩序,粮价就会平复。 记者:疲情之下如何维持粮食全球供应链稳定? 方言:各国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应在粮农组织的框架下,加强贸易政策的沟通,消除贸易壁垒,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这样对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都有益。 记者: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量在1亿吨左右,约为全球粮食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会对中国的粮食供应产生影响? 方言:这是一个统计口径问题,中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但国际上大豆不计入粮食。2019年,中国谷物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3.4%,小麦进口350万吨,稻谷进口约250万吨,且主要为品种调剂。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记者:当前春播粮食面积约为9亿亩,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此前也发布了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如何判断今年国内粮食生产形势? 方言:目前冬小麦长势良好,后期只要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问题不大。今年的粮食生产重点在于稳定水稻面积,稻谷是重要口粮,近几年全球稻谷贸易量约4500万吨,国际市场调整的余地不是很大。 近年南方地区“双改单”势头较猛,双季稻面积下降。早稻播种面积逐年降低,从2015年的8200万亩下降到2019年的6675万亩。早稻面积减少,意味着晚稻的生产也会受到影响,抓好早稻生产,晚稻就有保障。2月底,国家发布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0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价格分别较2019年增加1元,传导出稳定面积的信号。(摘编自《专访粮食专家方言:世界粮食安全有保障,警惕投资者借机炒作粮价》,《南方都市报》2020年4月3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在回答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前,方言先介绍了世界粮农组织制定的库存消费比这一关键指标,为之后的回答做了铺垫。B.目前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为30%,远高于世界粮农组织划定的17-18%这根红线,由此可见今年在全球范围内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C.方言认为当前粮价波动不是孤立事件造成的,粮食是刚需品,弹性很小,在全球经济下行、粮价不稳的当下,投资者可能借机炒作粮价。D.在中央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春耕生产工作指南的指导下,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进展顺利,春播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恢复粮食进出口秩序,那么即使全球粮食库存充足,也会因为供应链得不到保障导致粮价持续波动。B.中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但国际上大豆不计入粮食,若仅从谷物进口角度来看,中国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C.稻谷是重要口粮,在方言看来,如果今年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这一粮食生产的重点,又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就可以得到保证。D.尽管当前我国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南方水稻种植区域“双改单”势头较猛,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还是存在一定压力。(3)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今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优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记者:近期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会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方言:衡量粮食安全的关键指标之一是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库存消费比”,反映紧急时刻库存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份额。粮食作物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生长期最短的早稻也需要约90天,所以这个指标非常重要。粮农组织认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所必要的起码水平是库存占消费量的17-18%。
2019-2020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27.1亿吨,贸易量4.2亿吨,库存量8.6亿吨,谷物库存消费比达到30%。从总量上看,全球粮食安全有保障,疫情中的粮价上涨并非由产量不足引起,而是农产品供应链出现问题。不过,由于粮食生产全球分布不均、贫困和收入不均衡等原因,局部地区粮食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
记者: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出现波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价格曾在三月中下旬上涨约15%,如何看待当前粮价出现的波动?
方言:粮食是人类必需品,弹性很小,刚性很强。粮价是百价之基,价格波动除自然灾害减产外,常与政治事件、石油价格等挂钩。粮食期货交易的存在,使得粮食的金融衍生品属性也越来越明显。
当前粮价不平稳,全球经济也呈下行趋势,投资者很可能借机炒作粮价以弥补损失。长期看,疫情可能导致全球消费需求减少,若传导至生产者,生产者会因对市场的悲观情绪而减少农作物种植。目前全球粮食库存状况已大为改观,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恢复正常的进出口秩序,粮价就会平复。
记者:疲情之下如何维持粮食全球供应链稳定?
方言:各国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应在粮农组织的框架下,加强贸易政策的沟通,消除贸易壁垒,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这样对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都有益。
记者: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量在1亿吨左右,约为全球粮食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会对中国的粮食供应产生影响?
方言:这是一个统计口径问题,中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但国际上大豆不计入粮食。2019年,中国谷物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3.4%,小麦进口350万吨,稻谷进口约250万吨,且主要为品种调剂。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记者:当前春播粮食面积约为9亿亩,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此前也发布了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如何判断今年国内粮食生产形势?
方言:目前冬小麦长势良好,后期只要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问题不大。今年的粮食生产重点在于稳定水稻面积,稻谷是重要口粮,近几年全球稻谷贸易量约4500万吨,国际市场调整的余地不是很大。
近年南方地区“双改单”势头较猛,双季稻面积下降。早稻播种面积逐年降低,从2015年的8200万亩下降到2019年的6675万亩。早稻面积减少,意味着晚稻的生产也会受到影响,抓好早稻生产,晚稻就有保障。2月底,国家发布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0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价格分别较2019年增加1元,传导出稳定面积的信号。
(摘编自《专访粮食专家方言:世界粮食安全有保障,警惕投资者借机炒作粮价》,《南方都市报》2020年4月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回答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前,方言先介绍了世界粮农组织制定的库存消费比这一关键指标,为之后的回答做了铺垫。
B.目前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为30%,远高于世界粮农组织划定的17-18%这根红线,由此可见今年在全球范围内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C.方言认为当前粮价波动不是孤立事件造成的,粮食是刚需品,弹性很小,在全球经济下行、粮价不稳的当下,投资者可能借机炒作粮价。
D.在中央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春耕生产工作指南的指导下,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进展顺利,春播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恢复粮食进出口秩序,那么即使全球粮食库存充足,也会因为供应链得不到保障导致粮价持续波动。
B.中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但国际上大豆不计入粮食,若仅从谷物进口角度来看,中国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C.稻谷是重要口粮,在方言看来,如果今年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这一粮食生产的重点,又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就可以得到保证。
D.尽管当前我国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南方水稻种植区域“双改单”势头较猛,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还是存在一定压力。
(3)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今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优势。
记者:近期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会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方言:衡量粮食安全的关键指标之一是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库存消费比”,反映紧急时刻库存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份额。粮食作物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生长期最短的早稻也需要约90天,所以这个指标非常重要。粮农组织认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所必要的起码水平是库存占消费量的17-18%。
2019-2020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27.1亿吨,贸易量4.2亿吨,库存量8.6亿吨,谷物库存消费比达到30%。从总量上看,全球粮食安全有保障,疫情中的粮价上涨并非由产量不足引起,而是农产品供应链出现问题。不过,由于粮食生产全球分布不均、贫困和收入不均衡等原因,局部地区粮食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
记者: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出现波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价格曾在三月中下旬上涨约15%,如何看待当前粮价出现的波动?
方言:粮食是人类必需品,弹性很小,刚性很强。粮价是百价之基,价格波动除自然灾害减产外,常与政治事件、石油价格等挂钩。粮食期货交易的存在,使得粮食的金融衍生品属性也越来越明显。
当前粮价不平稳,全球经济也呈下行趋势,投资者很可能借机炒作粮价以弥补损失。长期看,疫情可能导致全球消费需求减少,若传导至生产者,生产者会因对市场的悲观情绪而减少农作物种植。目前全球粮食库存状况已大为改观,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恢复正常的进出口秩序,粮价就会平复。
记者:疲情之下如何维持粮食全球供应链稳定?
方言:各国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应在粮农组织的框架下,加强贸易政策的沟通,消除贸易壁垒,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这样对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都有益。
记者: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量在1亿吨左右,约为全球粮食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会对中国的粮食供应产生影响?
方言:这是一个统计口径问题,中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但国际上大豆不计入粮食。2019年,中国谷物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3.4%,小麦进口350万吨,稻谷进口约250万吨,且主要为品种调剂。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记者:当前春播粮食面积约为9亿亩,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此前也发布了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如何判断今年国内粮食生产形势?
方言:目前冬小麦长势良好,后期只要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问题不大。今年的粮食生产重点在于稳定水稻面积,稻谷是重要口粮,近几年全球稻谷贸易量约4500万吨,国际市场调整的余地不是很大。
近年南方地区“双改单”势头较猛,双季稻面积下降。早稻播种面积逐年降低,从2015年的8200万亩下降到2019年的6675万亩。早稻面积减少,意味着晚稻的生产也会受到影响,抓好早稻生产,晚稻就有保障。2月底,国家发布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0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价格分别较2019年增加1元,传导出稳定面积的信号。
(摘编自《专访粮食专家方言:世界粮食安全有保障,警惕投资者借机炒作粮价》,《南方都市报》2020年4月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回答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是否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前,方言先介绍了世界粮农组织制定的库存消费比这一关键指标,为之后的回答做了铺垫。
B.目前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为30%,远高于世界粮农组织划定的17-18%这根红线,由此可见今年在全球范围内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C.方言认为当前粮价波动不是孤立事件造成的,粮食是刚需品,弹性很小,在全球经济下行、粮价不稳的当下,投资者可能借机炒作粮价。
D.在中央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春耕生产工作指南的指导下,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进展顺利,春播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恢复粮食进出口秩序,那么即使全球粮食库存充足,也会因为供应链得不到保障导致粮价持续波动。
B.中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但国际上大豆不计入粮食,若仅从谷物进口角度来看,中国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C.稻谷是重要口粮,在方言看来,如果今年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这一粮食生产的重点,又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就可以得到保证。
D.尽管当前我国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南方水稻种植区域“双改单”势头较猛,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还是存在一定压力。
(3)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今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优势。
题目解答
答案
(1)B.“由此可见今年在全球范围内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错误,根据原文“不过,由于粮食生产全球分布不均、贫困和收入不均衡等原因,局部地区粮食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可知,总体来看,粮食总量虽能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但是局部地区仍可能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故选B。
(2)C.“如果今年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这一粮食生产的重点,又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就可以得到保证”错误,原文说的是夏粮生产“问题不大”,而不是“可以得到保证”,而且文中提到的“夏粮”是指冬小麦,不包含稻谷。
故选C。
(3)“目前冬小麦长势良好,后期只要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问题不大。今年的粮食生产重点在于稳定水稻面积,稻谷是重要口粮,近几年全球稻谷贸易量约4500万吨,国际市场调整的余地不是很大”,即生产有保障,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春耕春播稳步进行,粮食生产有保障。“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可以实现粮食自给”,即库存有保障,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可以实现粮食自给。“2月底,国家发布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0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价格分别较2019年增加1元,传导出稳定面积的信号”,即政策有保障,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答案:
(1)B
(2)C
(3)①生产有保障: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春耕春播稳步进行,粮食生产有保障。
②库存有保障: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③政策有保障: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调动其积极性。
故选B。
(2)C.“如果今年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这一粮食生产的重点,又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就可以得到保证”错误,原文说的是夏粮生产“问题不大”,而不是“可以得到保证”,而且文中提到的“夏粮”是指冬小麦,不包含稻谷。
故选C。
(3)“目前冬小麦长势良好,后期只要不发生极端天气,夏粮生产问题不大。今年的粮食生产重点在于稳定水稻面积,稻谷是重要口粮,近几年全球稻谷贸易量约4500万吨,国际市场调整的余地不是很大”,即生产有保障,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春耕春播稳步进行,粮食生产有保障。“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可以实现粮食自给”,即库存有保障,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可以实现粮食自给。“2月底,国家发布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0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价格分别较2019年增加1元,传导出稳定面积的信号”,即政策有保障,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答案:
(1)B
(2)C
(3)①生产有保障: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春耕春播稳步进行,粮食生产有保障。
②库存有保障: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③政策有保障: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调动其积极性。